文以載道,文以化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十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事業日益繁榮”成為重要亮點,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部署,強調“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要求“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通過“兩創”激發民族文化活力,我們一定能更好地展示中華文化之美,讓文化創新創造與文化自信自強相互激蕩、彼此增益,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始終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科學對待世界各國文化,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裝自己,是我們的鮮明態度和一貫做法。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忠實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其價值內涵,激發其生機與活力,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涌動在國人心底的,是文化的固本培元和尋根鑄魂,沉淀下來的,正是延續千年的文化命脈、與時俱進的辯證取舍、推陳出新的累累碩果。中華文明中蘊藏著理解當代中國的鑰匙,做文化“兩創”的堅定踐行者,就一定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全面理解當代中國歷史變化之深刻,社會進步之巨大,精神世界之豐富,在守正創新中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馳而不息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構筑好。
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融會貫通起來,在堅持“兩創”中源源不斷生產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文化產品。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高度契合性,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中,以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進一步激活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使馬克思主義獲得了豐富的文化滋養,具有了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新征程上,我們必須不斷加深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的關系,恪守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一是要面向現代化踐行“兩創”。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讓群眾能夠準確把握新時代文化自信自強的深刻內涵,文化戰線的同志更要主動感受時代脈動,積極反映時代氣象,切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現代生活,取得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的文化成就。二是要面向世界踐行“兩創”。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傳播出去。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引,搭建文明對話交流平臺,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打造文明交流互鑒高地,創作出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質量傳播,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三是要面向未來踐行“兩創”。一個時代需要有一個時代的精神風度,致力于把文化創新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寫在人民奮斗的征程中,我們必須切身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底蘊與獨特魅力,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在“兩創”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新表達,彰顯中華美學精神,讓文化成果更豐富、更多彩,更有神采,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