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革命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有著激昂向上的鮮明的紅色特質,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永不過時,歷久彌新。深刻認識其紅色價值意蘊,科學把握其豐富時代內涵,對于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具有重要意義。
革命文化能夠為黨內政治文化塑造提供豐富滋養。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紅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革命文化從一開始就具有鮮明的紅色特征。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中,孕育形成了獨具紅色氣質的革命文化,集中體現了我們黨政治文化的道德理想與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备锩幕鳛辄h內政治文化的源頭,基因傳承、血脈賡續,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的精神優勢,可以讓黨內政治文化體現出更加鮮明的時代性、科學性、實踐性,不斷增強共產黨人的黨性修養,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革命文化中蘊含著的我們黨的立黨之基、血脈之本、情感之根、智慧之庫和力量之源,能夠為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內政治文化的構建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撐和精神滋養。一方面,革命文化貫穿著黨內政治文化發展的始終,為其確立發展提供支撐、指明方向?!皩ξ覀児伯a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我們黨依托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和影響,筑牢革命文化的思想基礎,同時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的偉大創造,聚焦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讓革命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弘揚有堅實的實踐基礎,為持續厚植黨內政治文化奠定堅強基石。另一方面,革命文化有助于保持黨內政治文化的先進性,推動黨內政治文化保持強大生命力。革命文化中飽含著我們黨堅定的理想信念、不屈的革命精神、高尚的為民情懷、厚重的文化底蘊等內涵,蘊藏著黨發展壯大的歷史主題、主線、主流和本質,揭示了黨不斷取得勝利的深層次文化原因,是我們黨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有力證明,為增強黨內政治文化認同,更好地保持黨員干部政治上的堅定性、思想上的先進性、道德上的純潔性奠定堅實基礎。
革命文化是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重要資源。革命文化的時代價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強化革命文化的教育功能,使之成為教育人、激勵人、塑造人的重要資源,對于不斷引導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明確人生價值、筑牢理想信念,更好地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革命文化對于人民群眾的影響和教育作用,往往不是“疾風驟雨”的,而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其所蘊含的種種正能量能夠且需要通過一定形式被百姓接收、接受,繼而內化為自身的情感認同與行為準則。所以,必須將相關的人、事、物元素充分結合、熔煉一體,抓住精神實質,緊隨時代腳步,創新手段方式,運用新技術、新媒介,讓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必須旗幟鮮明地以革命文化抵制反動腐朽文化,用革命文化滋養和充盈百姓精神世界,使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彰顯革命文化的時代價值,凝聚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磅礴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雄關漫道真如鐵,關山初度路猶長。繼往開來,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革命文化既是我們黨成長發展和中華民族尋求解放、走向復興進程的歷史寫照,也必將作為黨和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不斷獲得傳承發展。革命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主題和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彰顯革命文化的時代魅力,對抵御歷史虛無主義、堅定文化自信、在前進道路上經受住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意義重大。要將革命文化傳承全方位融入黨性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領域,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守護好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保持趕考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自覺,繼續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我們的事業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