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訊(趙國安 記者金澤文)“頭雁領航”帶動“群雁齊飛”,“干部課堂”讓學習研討實起來;用足用活紅色資源,“實踐課堂”讓學習形式活起來;網格員“入圈進群”,“學習強國”鄉村廣播,“線上課堂”讓學習渠道廣起來……臨江市積極打造“三大課堂”,切實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走深走實。
“干部課堂”讓學習研討實起來。堅持原原本本、注重原汁原味,全市236個黨組織集中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第一時間印發學習方案,市委常委會、理論中心組學習會開展專題學習研討,鄉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深入基層開展宣講,示范帶動各級黨組織以“第一議題”、理論學習中心組、“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形式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460場次,營造了“頭雁領航”帶動“群雁齊飛”的學習氛圍。該市全力做好學習保障,發放《黨的二十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等學習資料,《臨江市黨委(黨組)理論學習參考》專題匯編黨的二十大學習內容,滿足黨員干部日常學習需求。
“實踐課堂”讓學習形式活起來。在中朝臨江口岸大橋邊,曾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89歲老兵韓景春,與20余名邊檢干警面對面互動,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從自己的入伍初衷到作戰時的艱難經歷,講述硝煙彌漫、槍林彈雨的戰斗過程,鼓勵大家把優良傳統落實到行動中,為家鄉建設作貢獻。
“黨的二十大部署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叔叔阿姨,你們都是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來自臨江市委黨校的“百姓名嘴”理論宣講志愿者楊惠寧,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群眾闡述黨的二十大的重大意義、深刻內涵,幫助他們更加清晰地了解黨和國家的創新理論、惠民政策,一起展望美好生活。
作為革命老區,臨江市用足用活紅色資源,加快推進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提檔升級,打造鴨綠江國境大橋愛國教學點,組織全市各級黨組織開展現場教學研學。該市將“課堂”搬進文明實踐陣地,深化“理響邊城”基層微宣講品牌,95名“百姓名嘴”開展互動微宣講192場次。
“線上課堂”讓學習渠道廣起來。“政府對我們老年人很關心,我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醫療、教育水平不斷提升。”“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解放社區網絡直播間里,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直播引發居民熱烈反響,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暢談身邊變化。
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臨江市在各新媒體設置“第一頭題”,轉發黨的二十大精神權威理論文章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在“臨江融媒”開設《理論學習答題》欄目。依托網格員“入圈進群”、“學習強國”鄉村廣播等載體,每日精選優質學習內容在1200余個居民微信群、70個“鄉村大喇叭”進行推送。充分利用22個社區文明實踐網絡直播間,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直播,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快速有效、原汁原味地傳送到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