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1月14日 05版
我省全面建設“陸上風光三峽”工程,全省電力外送規模達到170億千瓦時,電力新能源產業成為新的千億級支柱產業。圖為白城市鎮賚縣黑魚泡鎮光伏發電站。 本報記者 張野 攝
2022年,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極為重要、極不平凡的一年。全省上下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深入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以超常決心、超常措施、超常努力,推動經濟運行復蘇企穩、加快回升,吉林全面振興邁出了新步伐。
我省舉全省之力支持一汽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長春建設世界一流汽車城,全省汽車產量穩居國內市場前三強,紅旗品牌汽車銷量增長63倍。
這一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816.16億斤,創歷史新高;“吉林一號”在軌衛星數量增至83顆,可對全球任意地點實現每天28至30次重訪;新能源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碳纖維等產業增量進一步釋放……白山松水間,吉林人民繪就一幅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時代新畫卷。
我省全面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現全域水系河湖互濟、縱橫交錯、豐枯調蓄、全面統籌。圖為鎮賚縣內的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重大項目多點開花。回顧全年,一大批千億級、百億級的頂天立地重大項目落戶我省,不斷為我省振興發展培育新動能。6月,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開工;7月,國家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吉林化纖6萬噸碳纖維項目在吉林市啟動;11月,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120萬噸/年乙烯裝置建設項目開工;中車新能源基地、吉電股份綠氫合成氨、大水網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陸續投產……在“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指引下,重大項目串珠成鏈,動能集聚,蓄勢待發。
我省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環境質量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好水平。在長春市,“長春藍”已成為常態。 本報記者 王萌 攝
汽車產業昂揚奮進。中國一汽實現整車銷量320萬輛,營業收入6300億元,利潤超過490億元。其中,紅旗品牌實現銷量31萬輛,同比增長3%,接連推出全新H5、LS7、HQ9等新車型,目前已在17個國家開辟營銷渠道;解放品牌實現銷量17萬輛;中重卡國內市場份額提升1.9個百分點;奔騰品牌加快調整,一汽-大眾利潤保持增長,一汽豐田深化改革、快速轉型。海外出口3.58萬輛,同比增長49%。
長春興隆鐵路口岸在全國承載中歐班列的內陸鐵路口岸中率先實現了鐵路口岸與綜合保稅區的“一體化”建設架構,實現“區港聯動”。
新動能加速培育。紅旗、解放蟬聯中國最具價值的乘用車、商用車品牌;中車長客等5家企業成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長光衛星、捷翼汽車零部件入選全國獨角獸企業;“吉林一號”衛星全年發射達52顆;居民消費逐步恢復,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連續4個月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我省高質量交通強省建設步伐穩健有力,高鐵、高速、機場等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圖為敦白高鐵。 劉慎庫 攝
“風”“光”優勢持續轉化。“陸上風光三峽”建設深入推進,讓我省邁開了將新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的步伐。7月,我省“山水蓄能三峽”工程全面啟動,與 “陸上風光三峽”遙相呼應,新能源產業發展動能澎湃。截至2022年12月29日,全省新能源(風電、光伏)裝機容量達到1500.6萬千瓦,突破1500萬大關,新能源新增裝機容量達到490萬千瓦,新增規模同比增長413%,超過“十三五”期間裝機容量增長總和,實現歷史最大增幅。
中車松原新能源裝備產業園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展示了“吉林速度”。 本報記者 趙博 攝
制造業大步邁向高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和優秀場景名單”中,吉林省占據6席。其中,不僅有一汽解放、一汽-大眾等國有及合資企業,更有凌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優秀民營企業,以先進的智能制造水平成為行業標桿,為“中國智造”貢獻吉林力量。
經過多年建設,長春形成了以軌道交通為骨架、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汽車為補充、新型公交為延伸、慢行系統為輔助的大公交立體格局。圖為長春軌道交通4號線南延工程施工現場。 本報記者 張野 攝
回首2022,發展的畫卷日更日新;迎接2023,吉林人民奮進新征程、揚帆再出發,向著全面振興的美好未來不斷邁進。
在2022年度吉林省“十大最美農村公路”名單中,大安市大腰窩堡至紅崗子等十條農村公路榜上有名。 本報記者 丁研 攝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