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出部署,其中明確要求“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創新是專精特新企業的靈魂,知識產權是衡量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準。新征程上,激勵專精特新企業進入技術前沿領域,引導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保護企業獲取創新收益,有利于進一步集聚創新要素、促進知識產權應用,讓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脫穎而出,成為創新發展的佼佼者和強鏈補鏈固鏈的生力軍。
強化工作的針對性。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需要出發,把提升知識產權創造水平、促進知識產權高效運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化知識產權服務保障等舉措落實落細,才能精準有效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們對優質中小企業的培育力度持續加大,涵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日益完善,把專利等知識產權作為創新能力的評價標準,倒逼企業加強研發和創新,在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下,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成果產出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知識產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充分發揮專利、商標審查綠色通道作用,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技術、新產品高效獲取知識產權保護”“舉辦高校院所與企業對接活動”等務實舉措,必將進一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突出政策融合支撐。要加大協同推進力度,加強資源銜接共享,強化政策協調聯動,做好政策間的融合支撐,不斷匯聚合力,推動各項措施扎實落地。一是強創造。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享受知識產權優先審查政策,幫助企業高效獲權,推動知識產權管理融入企業創新全過程。二是促運用。加快建立專利常態化供需機制,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增強金融等方面的服務供給。三是嚴保護。強化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做好維權援助。四是優服務。優化知識產權基礎數據開放共享,加大服務機構評價信息推送力度,推進知識產權經理人隊伍建設。應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上持續下功夫,引導和推動廣大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推動要素資源集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產業鏈和供應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要馳而不息實現知識產權服務供給與企業需求精準高效匹配,更好為企業創新發展強能力、增動力、提質量、優效益。公共服務平臺和機構應強化培育機制,推動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向這些企業集聚,助力其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另外,也要鼓勵大型企業承擔起企業社會責任,帶動和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加快轉型發展,幫助好、服務好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支持更多的中小企業成為“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