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五年來,我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持續抓緊抓好農業生產,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報告立足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為我省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
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邵喜武介紹,近年來,我省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作出巨大貢獻。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連續三年糧食產量穩定在800億斤以上。深入實施作物種業振興,注重作物單產水平提升,推動優良品種和綠色高產高效技術集成落地。在重要農產品供給方面,圍繞“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探索出“村集體經濟組織+種植戶+養殖戶+秸稈飼料企業”等產業化模式。在農村產業發展方面,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對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實行“點對點、一對一”精準服務。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在縣域內布局,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積極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推進農業綠色轉型,推廣集成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等技術模式。
邵喜武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明方向,明確任務。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今年,我省多措并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首先,立足資源稟賦和地區特色發展壯大產業集群,圍繞玉米、肉牛、人參、梅花鹿等重點項目提升產業承載和配套服務能力。其次,建設一批特色商業街區,打造一批精品村莊,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網絡,著力發展特色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三是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改造升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冷鏈物流倉儲等設施。四是在人才振興方面,我省實施高素質農民和“頭雁”培育計劃,開展農村創業帶頭人、鄉村振興巾幗、“農工巧匠”等選評活動,發掘培養一批土專家、田秀才等鄉土人才。推進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職業院校建設,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引導城市專業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村,鼓勵支持基層農技推廣人才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方面予以適當傾斜。允許符合條件的返鄉回鄉下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