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在全面依法治國這個系統工程中,法治人才培養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基礎性、支撐性地位。在數字時代,充分應用數字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已成為趨勢,這為以數字化手段提升法學教育育人質量、答好“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這道“必答題”提供了新思路。具體實踐中,必須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以數字技術應用為支撐,全面提高育人能力,努力培養大批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質法治人才。
強化數字化思維,全力提升法治人才培養質效。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入報告,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部分強調“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這是新時代新征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重點任務之一,為扎根中國大地,不斷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數字化和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形成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捷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指明了方向。推動法學教育邁上新臺階,一要在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的大背景下,深刻認識以數字化賦能教育的重要意義,更加自覺地將數字化手段充分融入法治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形成符合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特點的教學模式。二要加強頂層設計,科學設定法治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持續向數字要動能,讓法學教育資源突破教室、課堂等時空因素的約束,得以跨越山海,實現無遠弗屆的傳播和應用,在優化學習環境的同時,不斷促進教學方式、教育管理等方面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三要在教育教學中充分利用數據和算法了解學生需求,引入數字法學知識體系、價值原則、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等教育內容,幫助法治人才適應數字化時代發展,更好地承擔數字行政、數字司法等工作。
強化協同育人,以數字化手段賦能法學實踐教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在育人過程中,要以數字化手段更好地將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學校,促進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推進校企、校際和國內外交流合作,鼓勵相關教育機構在學科交叉、跨界融合、加強實踐、個性化培養等方面,依托慕課、相關網絡平臺及模擬技術等實現跨層次、跨學科、跨高校的課程資源遠程共享,將數字化理念貫穿于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設計、教材編寫、考核評價等法治人才培養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強化教學方法創新,用數字化助力法學教育場景應用的變革升級。教育數字化是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支撐。當前,我國正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不斷推動教育數字轉型與融合創新,加快構建數字時代的教育新形態,這為法治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路、奠定了良好基礎。多年前教育部就已開始推動全國高校探索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建設。法學教育教學應順應大勢,積極創設新的應用場景和教學場景,建設開放型和交互型網絡實踐平臺,實施高效教學方法,使學生獲得浸潤式、個性化學習體驗。要進一步探索構建完整的數字化教學模式,如采用模擬法庭教學模式,將在線爭議解決、法律數據分析等教學手段引入教學環節,以數字技術手段對律師事務所、法庭審判等場景進行高度再現,并積極引入VR、AI等先進科技,配以動畫模擬,通過全景模擬、多重角色扮演等方法讓學生了解訴訟中的司法流程,全方位多角度向學生展示法學實踐的各領域、各環節,不斷提升教學吸引力,提高教學質效。要積極統籌融合相關實踐教學資源,將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地方各級法院典型案例、國外經典案例、國內外模擬法庭競賽案例等,根據各學科不同的實踐教學要求進行分類整理,利用相關數字化教學平臺將這些學習資源輸送給學生,同時借由數字化網絡化手段,讓學生與校內外老師進行實時的交流、探討,獲取專業意見,突破時間、空間障礙,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