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為提振發展信心,營造團結奮斗的熱烈氛圍,本報今起在“優環境 抓項目 強信心 開新局”專欄下開設“高質量發展縣域行”子專欄,對各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扎實成效進行調研采訪,記者深入企業車間、田間地頭,運用多種報道方式,深入挖掘全省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和亮點工作,營造比學趕超、爭先競進的濃厚氛圍。
4月,記者走進農業大市公主嶺市,通過座談、實地走訪、調閱資料等形式,去探尋這座城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背后的秘訣和邏輯。
總投資約50億元的公主嶺市范家屯東北智慧物流園區總規劃占地面積200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包括物流配送、現代倉儲、多式聯運、物流金融、電商平臺、結算中心等。園區建成后,預計年營業收入50億元,安排就業人數5000余人。本報記者 王萌 潘碩 攝
高質量發展看農業:
創新驅動,動力何在?
正值種子產銷旺季,長春國家農高區現代種業產業園內一派忙碌景象。加工、灌袋、包裝……鴻翔種業的生產基地里,流水作業一氣呵成。
“4條國際領先的果穗烘干線,兩座全數控種子加工廠年加工種子量達到5000萬公斤以上。”鴻翔種業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鴻翔種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玉米品種69個,高質量的玉米種子正從這里走向全國大市場。
作為玉米、水稻等種子的重要研發基地,公主嶺市年生產種子7400萬公斤,占全省用種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隨著長春國家農高區在公主嶺市揭牌,種企和科研單位正向此集聚。
種業產業園,只是長春國家農高區建設的一部分。
開局之年,公主嶺市以國家農高區建設為基礎,深入實施“1355”戰略,做足“農”“高”“科”三大文章,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系列舉措扎實推進——
一縣一業,示范了131個玉米新品種和秸稈直貯還田、密植增產增效等6項新技術;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完成了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食用菌立體栽培等10個功能區劃分和30項新技術;
國家玉米品種展示評價項目,集中展示適合機收粒品種、甜糯玉米等302個國內外新品種及玉米新品種耕作模式;
農機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保護性耕作163.8萬畝,完成千畝保護性耕作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建設;
無人農場,全面建成并實現智能農機生產作業……
另外,公主嶺市設立院士服務中心、專家工作站,與李玉等多名院士簽訂合作協議。引進先正達、隆平高科等一批國際化、國內一流種業新型研發企業,與中科院、中國農科院等15家科研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建科研平臺33個,完成30個科研項目年度課題。
科技創新,動力之源,浪潮澎湃。以創新為驅動,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穩住農業基本盤;以高質量發展為契機,公主嶺市正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實現質的跨越。
高質量發展看項目:
如何務“本”,夯實根基?
走進公主嶺肉牛屠宰及食品加工基地,機器轟鳴,工人們干勁十足。
總投資57.78億元的肉牛良種繁育融合示范產業園項目,啟動自繁三場、育肥二場和屠宰加工廠建設,2022年12月入舍新西蘭海福特牛1730頭,目前存欄1950頭,其中能繁母牛1880頭。
在吉林省農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加工車間,一穗穗精致的鮮食玉米,正在接受一道道嚴格的質量檢驗。
“借助食品產業園項目的啟動,我們的玉米從種植、加工到銷售各環節都得到大幅度提升,2022年,僅線上銷售額達1.3億……”吉林省農嫂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
據了解,總投資12.5億元、總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的食品產業園啟動17棟廠房建設,完成總工程量的60%,綜合樓已封頂。
牛肉產業項目一刻不能停,食品產業項目一刻也不能等,農業項目更是慢不得、等不得。
總投資31.54億元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建設啟動,投資4.76億元的國際種業研發中心啟動建設,產業園入駐種業企業58家。
13個超10億元大項目馬力全開,為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托起縣域經濟的“四梁八柱”正拔地而起。
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公主嶺市如何夯實自己根基——
提升謀項目的深度,為產業項目做強支撐。發揮資源、產業、區位、平臺的優勢。緊盯投資導向和短板弱項,圍繞“一主六雙”“六城聯動”和“1126”發展戰略,聚焦“六新產業”發展“四新設施”建設,以及教育、醫療、養老、農業、農村等領域,超前謀劃儲備一批打基礎、強功能、利長遠的大項目,好項目,高質量包裝36個專項債項目,為產業項目做強支撐。
提升引項目的準度,首當其沖抓好招商。進一步強化抓項目必須抓招商的理念,始終堅持招商引資是“一把手”工程,選國資、招央企、引大家三管齊下,堅持產業鏈招商、龍頭項目招商、引智引資結合等多措并舉,確保簽約項目60個,落位項目50個,力爭投資總額達400億元,到位內資額同比增長23%。全市將堅持“鏈主+配套”招商思路,梳理出鏈主企業,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帶動上下游企業落戶。重點以奧迪PPE項目為牽引,以奧迪PPE平臺59個域外項目、29個重點招商名單為抓手,開展集中攻堅。
提升抓項目的力度,精準做好服務保障。繼續推進專班抓項目、領導包項目,強化要素保障,優化審批服務,兌現優惠政策,確保全年開復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80個以上。春季集中開工37個,重點推進紅旗新能源汽車部件等35個工業項目、偉峰時代商業中心等12個服務業項目、硅谷大街擴建等18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10個社會事業項目。
優環境,解難題,增后勁。為進一步推進項目順利開工,公主嶺市持續開展“萬人駐(助)萬企”活動,施行變“走讀”為“常駐”包保機制,聚焦企業發展重點、難點、堵點、痛點,精準輔導,助企破瓶頸……
“2023年,全市5000萬元以上擬開復工項目80個,總投資664.5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8億元。新建39個,年度計劃投資51.6億元;續建41個,年度計劃投資66.4億元。其中上報長春市項目75個,總投資656.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1.2億元。新建34個,續建41個。”透過公主嶺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的介紹,一幅項目林立、熱火朝天的建設圖景呈現在人們眼前。
高質量發展看產業:
怎樣做到可持續、韌性有力?
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本身就有“可持續”這一層深意。這其中,產業體系和產業鏈條所體現出來的韌性和張力至關重要。
走進公主嶺市精誠工科新能源汽車底盤生產基地,自動化AGV搬運機器人正在接受運行試驗。
據介紹,基地主要為一汽紅旗、一汽解放生產白車身大型焊接分總成,年產210萬件焊合件項目。項目去年落戶,當年投產,目前所用的智能設備已經完成調試,進行批量生產。
位于公主嶺經濟開發區的吉林省怡和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4.5萬套汽車沖壓件及焊接總成”項目正加速開復工進程,項目主要為紅旗車型提供沖壓件及焊接總成。
在這里,汽車配套產業蓬勃崛起的態勢,讓嶺城人驚喜地看到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全市抓住國際汽車城建設機遇,大力推動汽車配套產業轉型升級。今年,他們將瞄準一系列新目標、新要求,發揮國際汽車城專班作用,以公主嶺經濟開發區、大嶺園區汽車產業為軸心,培育各具特色的“區中園”“園中園”,助力汽車配套產業集群發展。
產業魅力,盡情綻放,盡顯韌性和張力。不僅局限在汽車,更多元的產業拓展路徑,讓公主嶺市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以產業培育為根本,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集中精力推動六大產業高質量發展——
食品加工產業加速隆起。全市將突出抓住農貿區建設有利契機,促進食品加工產業升級。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集聚、經濟效益顯著、示范帶動有力的特色產業鏈。
現代物流業集群成勢。今年,全市將突出加快建設整車物流、智慧物流項目,構建智慧物流產業集群。統一規劃,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備、內通外暢、智慧高效、綠色安全的現代化物流體系。
現代種子產業拓展路徑。全市將突出發展玉米種業產業,形成育、繁、推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專注黑土地保護,加強種業研發,做強玉米產業鏈條各環節,持續擦亮玉米產業這張“黃金名片”。
文旅康養產業蓄力賦能。全市突出深度挖掘文化、農業、山水等特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鄉村旅游項目。持續培育壯大旅游新業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冰雪體驗,圍繞山水、農旅、人文、歷史打造“九點五線”旅游品牌,精心打造“文化創意城”。今年2月,公主嶺雙清湖和大龍山更是入選長春10大“冰雪喜樂地”,增強了全市文旅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還有醫藥產業,裝備制造產業……
“公主嶺市將緊盯投資導向和短板弱項,從六大產業、重大基礎設施、重大民生工程等方面入手,超前謀劃一批打基礎、強功能、利長遠的大項目、好項目,為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公主嶺市副市長李冠輝對記者說。
記者手記:
幾次探訪公主嶺,每次變化都很大。各個領域,各個生產線上都在大干快干。
農業領域,不等不靠。大項目,爭分奪秒。產業發展一刻不停。
以建設農高區為抓手和契機,科技、人才等要素不斷匯聚,不斷釋放著潛能。科技創新驅動著農業高質量發展,大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夯實著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公主嶺的變化,是迅速的,更是驚人的,只有熟悉它的人才知道,這條高質量發展之路背后是一座城市夜以繼日共同的奮斗和努力。
原標題:嶺城“三問”——公主嶺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線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