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省建筑業完成產值118.3億元,同比增長23%,增速位居全國第一。“走出去”企業和省外項目數量增多,在省外完成產值46.5億元,同比增長24.2%,首次超過全省建筑業產值平均增速。
這份成績的背后,又有什么“奮進密碼”呢?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柴冠介紹,年初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全省經濟復蘇的大好形勢下,全省住建系統積極而為,全力推動建筑業發展。緊盯軌道交通、保交樓、室內裝飾、設施設備安裝等越冬施工項目不放松,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做精,在保證質量安全情況下努力形成更多實物工程量。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丁一兵說,建筑業一般認為是經濟周期變化中的先導產業,其發展對于其他一系列產業的發展具有帶動作用和外溢效應。建筑業產值的上升,預示著經濟趨于擴張。我省一季度建筑業的表現,也是我省未來經濟態勢繼續向好的一個信號。
成績的背后,離不開我省千方百計為企業紓困解憂、助力賦能的積極探索。
年初以來,省住建廳加大惠企政策支持,助力企業盡早復工。對新建房屋市政工程項目,指導督促各地住建部門對接本級項目中心,建立項目臺賬,設立項目服務聯絡員,組織跨年結轉項目盡快復工。對具備條件的新項目,實行“并聯審批”,同步辦理施工許可、質量報監、安全報監手續,推進新建項目早落地、早開工。
“只有深入基層,才能真正了解企業的困難和需求。”柴冠說,省住建廳持續開展服務企業大調研。由廳領導帶隊采取直達基層、直達企業、直達項目的方式,進行走訪調研,建立了《惠企政策落實反饋清單》《企業面臨困難和問題清單》,對收集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助企紓困,促企發展。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新宇也表示,我省一系列政策出臺,為建筑業復蘇奠定了基礎。
“我省積極推進建筑業‘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去年發布的《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建筑業企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從優化建筑業發展環境入手,為建筑業企業提供更優質的科技、金融和財政支持,激勵建筑業企業做大做強。相關政策出臺支持了建筑企業發展,也規范了建筑市場秩序,從而推動我省建筑業走向更高質量的發展。”
除了支持企業盡早復工,我省還積極鼓勵建筑業企業“走出去”,年初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建筑業企業“走出去”發展的通知》。完善“走出去”發展聯絡服務機制,加強法律服務機制,加強宣傳引導,建立了《“走出去”建筑業企業臺賬》和《省外房屋市政工程項目臺賬》。省住建廳對177戶“走出去”企業、309個省外項目,實施專人跟蹤服務,全力支持建筑業企業“走出去”發展,促進吉林建筑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