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是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著眼統籌“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任務。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業發展。新征程上,要深刻領悟農業強國的歷史方位、戰略定位、統領地位,不斷強化政策和要素供給,著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持續為農業強國建設夯基賦能。
強化認識,形成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合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等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遵循和工作抓手。一要從推動農業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由面源污染型轉向生態友好型、由小而全型轉向區域協調型等維度進行系統化考量,拿出更務實舉措。在建設農業強國進程中讓種植業調優結構、畜牧業調綠布局、耕種收綜合機械化、互聯網+現代農業、金融支農服務等工作再上新臺階。二要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把聚焦規模化主導產業、發展精細化綜合加工、搭建體系化物流網絡、開展品牌化市場營銷、推廣綠色化發展模式等工作向縱深化推進。三要立足鄉村產業振興,大力培育和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打造城鄉聯動的產業集群,推動農村由賣原字號向賣制成品轉變,由賣產品向同時賣服務轉變。四要完善支撐體系,聚合各方面要素,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全環節覆蓋。不斷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主體,建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領、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農業服務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類主體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過程托管等服務。五要引導多方力量為農業轉型升級保駕護航。激勵相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機構踴躍投身鄉村振興和“三農”事業,讓各項惠農利農創新舉措落地落實,形成共同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局面。
強化低碳循環,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全過程轉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對“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作出安排。綠色發展是農業產業現代化、高級化的必然選擇。工作中,要著眼于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相結合,切實在保護修復農業生態系統、構建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提升農村生態系統碳匯能力上下足功夫。保護農業生物資源,降低農業資源利用強度,加快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促進畜禽糞污、秸稈、廢舊農膜資源化利用,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建立健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測制度。要注重信息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運用。使農產品生產全過程實現可視化、可追溯,讓綠色農產品在市場上被信賴、有銷路。
強化產業融合,做好農業產業“接二連三”和多功能拓展文章。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必須發揮好三次產業融合的乘數效應。要立足農業產業基礎,引入第二產業“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生產”理念,做好農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細加工,并從第三產業發力,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以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吉林是農業大省,產業基礎好,資源優勢足,應進一步貫通產加銷,融通農文旅,提升農業生產的附加值,圍繞生態農業、設施農業、林下農業、漁場牧場等特色資源,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在既有成績基礎上,更好地挖掘農業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傳承中華農耕文明,傳播關東農耕文化,不斷拓展農業產業的多功能性,提升全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