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梅為居民代購生活用品。李默 攝
李明玉節日期間堅守崗位接待門診患者。龐智源 攝
徐武軍在路面指揮交通。劉鷹 攝
崔雙偉(左二)與建設單位研究項目施工方案。趙蓓蓓 攝
姜艷杰在轄區擦洗環衛設施。趙蓓蓓 攝
許慶波(右一)與同事們檢修供水設備。康鵬飛 攝
任宣澤(右一)對變壓器進行測溫檢查。陸東伊 攝
寫在前面
勞動創造幸福,實干成就偉業。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遼源市廣大勞動者以實干篤行的精神奮力向前,在推進城市建設、促進全市創新轉型發展中貢獻著自己的汗水和力量。
“擼起袖子加油干”,一個“干”字推動著社會前進。為實干者鼓勁,為創新者喝彩,為建設者加油,在“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遼源市依舊有眾多的勞動者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
出行的道路上,交警在崗位上值守;醫院里,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不敢有一刻懈怠;保持好城市容貌,環衛工人們在清掃道路上的垃圾……
跟隨記者的視角,可見一幕幕勞動者的奮斗畫面正在城市各個角落上演,奮斗得福的生動實踐既是推動時代前進的動力,也在不斷刷新著自己的成就感、尊嚴感、自豪感、獲得感。
東遼河孕育著不怕吃苦的遼源兒女,龍山腳下處處都是遼源人奮進的身姿。夢想的花朵,需要用汗水澆灌;美好的生活,需要靠雙手創造,遼源的奮斗樂曲在勞動者們節日的堅守中迸發出更為震撼的交響。
為民服務不言累
“五一”期間,對于遼源市龍山區北壽街道長壽社區網格長楊冬梅而言,與普通工作日并沒有什么分別。
假期前兩天都下著雨,楊冬梅格外惦記銀河小區的果樹苗生長情況,過去這里經常有居民隨意種植小片荒的情況,為此,楊冬梅買了一些山杏、李子、櫻桃等樹苗,與居民合力種植到小區空地上,既保護了綠地,又有了納涼場所,周圍的居民都十分認可。
看完樹苗,楊冬梅又來到獨居老人周丹家中,“周阿姨,最近身體怎么樣啊?上次給您送的感冒藥還有嗎?要是哪里不舒服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沒來得及坐下,楊冬梅便迫切地詢問。今年80歲的周丹老伴過世多年,始終一個人生活,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楊冬梅便經常去看望老人,幫助買藥、送生活必需品成了她工作的一部分。前幾天得知老人家里白面吃完了,便特意采購了白面送去,還幫其打掃了衛生。
提起網格長的幫助,周丹十分感動,她說:“我年紀大了,無兒無女,冬梅就像自己的親閨女一樣,沒事就過來看我,陪我聊天,打心眼里感激她。”
離開老人家后,楊冬梅又來到銀河小區B區。隨著天氣漸暖,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即將開始施工,楊冬梅穿梭在居民樓間,熟絡地和大家嘮家常,詢問他們對小區改造還有哪些意見建議,得知小區居民有涼亭和健身器材等需求時,立刻將情況記錄在工作本上。
小區改造期間,楊冬梅經常會到小區走訪,將居民訴求反饋給相關部門,以此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五一”假期,雖然不能陪伴家人,但她看著小區環境好了,居民臉上的笑容多了,自己的付出和辛苦都值得。
做好健康“守門人”
5月2日12時30分,遼源市中醫院眩暈門診的專科醫生李明玉早早從婆婆家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上午就有患者給我打電話了,所以我急著往回趕,孩子在奶奶家沒玩夠,但是沒辦法,還有患者等著我呢。”李明玉換上了白大褂,做著接診準備。
“做醫生不就是這樣嘛,身上有責任,病人來看病是對我們的信任,所以無論什么假期我們都要在崗位上,有需要的話,也會隨時過來。”一直以來,醫生的神圣職責讓李明玉不曾懈怠。
還沒來得及喝上一口水,患者劉素文就走進了診室。
“哎呀,這回可算能睜開眼睛看看這屋和大夫長啥樣了。”劉素文進門便握住了李明玉的手。
原來,就在4月28日,劉素文從療區來到門診看病,可當時耳石癥令她睜不開眼睛,家屬推著輪椅送她過來,還沒做完檢查就嘔吐不止。李明玉為她耐心診治,做了一次治療后,現在已經可以自己走進診室了。
“怎么樣,這幾天是不是好多了?”李明玉笑著問。
“好多了,好太多了!不吐了,也沒那么暈了。是不是今天再治一次就能徹底好了?”劉素文心急地問。
李明玉笑著接過檢查單,看到耳石癥變位試驗的結果已經是陰性了,便告訴她:“肯定可以,你看這結果已經是陰性啦。”
每當李明玉看到患者減輕病痛或治愈時都由衷地替他們高興。
作為全市首個眩暈門診的“掌門人”,李明玉從3月9日門診設立以來已經接待診治了200多名患者。
測量血壓、聽心率,詢問既往病史,分析患病癥結……隨著門診病人增多,李明玉忙得連聲音越來越嘶啞,但她毫不在意,依舊耐心專業對待每一位患者。
從醫以來,李明玉在工作一線練就了一身本領。在急診科工作時,需要跟隨急救車一起出任務,她說:“那個時候精神很緊張,有時候會比患者家屬還著急。這也練就了我為患者全力以赴的拼勁兒,到現在也是如此。”
忙起來,時間總是過得飛快。時針已經指向了17時,杯子里的水從滾熱變得冰涼,李明玉也顧不上這些,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看著病人都滿意地離開,她也可以結束值班回家了。
“我們兩口子都是醫務人員,需要隨時待命,所以也不能領孩子去太遠的地方玩,今天就沒玩盡興,晚上給他買點好吃的吧,孩子也大了,能理解。”李明玉關上診室的門,迎著傍晚的夕陽踏上了回家的路。
守護安全“在路上”
穿好警服,戴上警帽,帶上執法記錄儀和對講機……5月1日7時,遼源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龍山大隊第3中隊中隊長徐武軍匆忙從家出發,投入到節日交通安全工作崗位上。
徐武軍所負責的轄區從大什街沿著人民大街一直到四百貨路口,此路段車輛密集,交通壓力較大。
“今天天氣晴朗,適合出行游玩,咱們一定要打起精神,做好車輛和人流疏導工作,確保市民出行暢通,交通秩序平穩有序。”作為中隊長,徐武軍用對講機時刻與同事們保持著聯系。
8時30分,轄區大什街路段車輛漸漸密集起來,徐武軍連忙上前指揮交通,引導部分司機轉彎,讓車輛分流減少交通壓力。
隨著轄區車流量、人流量增多,人民大街上車輛擁堵嚴重,徐武軍奔走于各個擁堵路口,配合同事完成交通疏導工作。
路面疏通保障、查處車輛違章、處理交通事故、查緝布控工作等等,每一項工作并不輕松,徐武軍和他的同事們卻絲毫不敢松懈。
“忙起來的時候,顧不上喝水、吃飯,但是只要沒有事故發生,我們累點也值得。”趁著工作間隙,徐武軍對記者說。
今年37歲的徐武軍在交警崗位上工作已有12年,對龍山區轄區交通情況熟記于心,從穿上警服的那一天起,便始終初心不變,每年的節假日,都是在崗位上度過的,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工作模式。
談及家人,徐武軍滿是愧疚,“孩子已經8歲了,這么多年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尤其是節假日,自己必須堅守在崗位上,好在家人們都很理解和支持,這也成了我安心工作的‘后盾’。既然穿了這身警服,就得扛得起這份責任!”
“項目秘書”服務忙
5月3日7時30分,遼源市龍山區康養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現場。
塔吊林立,機械轟鳴,車輛往來穿梭。
“咱們項目進展很順利,建設中有沒有需要我協調部門解決的問題?”站在項目工地上,崔雙偉細心地詢問。
崔雙偉是遼源市龍山區為推進康養服務中心建設項目設立的專崗人員,主要協調建設單位和政府各部門,確保各項手續如期辦理,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各類難題。
從項目選址到正式開工,從一片空地到廠房林立,在崔雙偉看來,工程的每一次進展,都如同孩子般的成長,自項目建設的第一天起,他便經常到工地走走,詢問進度,督促注意安全施工,協調解決工程難題,確保項目如期完工。
據了解,遼源市龍山區康養服務中心新建項目占地面積2377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6000平方米,項目設計床位360張。主要建設公寓、綜合樓、活動中心等內容。經過緊張建設,3棟樓主體封閉,正在進行內部粉飾工作。項目建成投入后,將成為遼源市規模最大、環境最優、設施最全、服務最佳的養老服務機構。
為了搶抓項目進度,“五一”期間施工團隊按下了施工建設的“快進鍵”,緊盯任務目標,優化施工方案,細化工作措施,確保工程按時完工。
崔雙偉告訴記者:“項目工期緊,工人們都在緊鑼密鼓地干活,我也得到現場多了解進展,研究相關問題解決方案。雖然‘五一’不能陪伴家人,但是他們都很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特別是看到項目一天天推進,作為一名參與者真的倍感自豪!”
只為城市更整潔
4月30日,淅淅瀝瀝的春雨持續不停,在遼源市龍山區各主次干路、背街小巷和無物業居民小區,隨處可見環衛工人雨中辛勤勞作的身影,他們身著橙色雨衣,手拿工具,一絲不茍地進行清掃工作。
48歲的姜艷杰便是這里的一名勞動者。和其他環衛工人一樣,“五一”期間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為城市整潔默默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節日期間,姜艷杰每天5時30分便已經走出家門,作為龍山環衛中心東吉站的保潔班長,她主要負責從百花路口到南門移動公司的保潔工作。
清掃垃圾、擦洗垃圾桶、果皮箱、沖刷路面……盡管工作辛苦忙碌,但是姜艷杰早已把這份工作當成自己的責任。她說:“吉春路市場人流量比較集中,商戶和車輛都很多,所以清掃工作并不輕松。為了給市民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我們不斷加大保潔頻次,采取人機共同作業的形式,確保城市整潔。”
“五一”期間,在市場、超市和小區等地,人流量大給保潔工作帶來一定挑戰。姜艷杰告訴記者:“我和同事都比平日里更加細心,雖然工作強度較大,但是無論多辛苦也要去做。”
伴隨著遼源“創城”工作的深入推進,許多市民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姜艷杰說,這兩年,遼源環境越來越好,大家都很尊重環衛工人,也感覺這份工作很有意義,以后要繼續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城市整潔發光發熱。
“保障百姓用水是我們的責任”
5月1日7時30分,許慶波一如往常準備去上班。妻子李金鳳提醒他:“路上開車慢點,別忘了吃降壓藥,勞動節快樂!”
又是一年勞動節,身為遼源市水務集團生產部部長兼河濱水廠廠長的許慶波卻依舊在崗位上堅守,20多年來,每逢節假日,水務人從來不談放假,守護供水安全,保障百姓用水是他們扛在肩上的責任。
時值五月,但是廠房內的溫度卻并不高。換好工作服,穿好鞋子,許慶波要把水廠的每一個工作區域、每一道水處理環節都檢查一遍。
跟隨許慶波的腳步,沿著供水環節一路檢查,他的腳步時快時慢,在沉降池邊,觀察每一個池子的狀況,認真記錄,凈化池的沖洗工作也在節前完成,確保凈化工序不受影響。
作為一名黨員,許慶波把責任看得格外重。他說:“我們要是不盡責,那百姓的吃水問題咋辦?節日期間全市的用水量都會增加,我們河濱水廠承擔了市區70%的供水任務,可馬虎不得。”
巡視一次需要2小時,一天之內需巡視兩次。“我的微信步數每天都要在2萬步以上,都已經習慣了。”許慶波憨笑道。
“能夠為百姓做些事,咱這份工作非常有意義。我不怕辛苦,奉獻精神在每一個水務人身上都能體現,更何況咱得對得起百姓的信任,和胸前的黨員徽章啊!”許慶波摸著胸前的黨員徽章,底氣十足地說。
多年來,每逢節假日他都堅守在崗位上,家人也十分支持,妻子李金鳳告訴記者:“我們最多趁他不忙的時候在市區里轉轉,他的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要是水廠有事兒得馬上走,我也習慣了,只要能保障好供水,我們做家屬的也感覺光榮。”
雖說是“自來水”,但在百姓用水無憂的背后是水務人的堅守。“五一”期間,遼源市水務集團共有200余名值守人員同許慶波一樣,在供排水生產、水質化驗、管網搶修、運營調度等各個環節保障城區居民安全有序供水。
萬家燈火更明亮
5月2日,“五一”假期的第四天。
7時30分,國網東豐縣供電公司變電運維班值班員任宣澤已經來到單位,開始假期第4天保電值班工作。
“這幾天電網運行都比較平穩,今天咱們還得繼續加油,巡視變電站時要仔細查看設備運行情況,不能有絲毫馬虎。”任宣澤不斷地叮囑同事。
8時12分,任宣澤發動“小黃車”,駕車奔向第一座變電站。
經過20多分鐘的行駛,任宣澤和同事來到第一個巡視地點——66千伏黃河變電站,這是一座設備較新的變電站,負責轄區8000戶農戶和300公頃農田抽水排灌。他們戴好安全帽,熟練地調試好測溫儀,走進1號主變壓器進行測溫。
“開關壓力正常,變壓器油溫溫度正常。”任宣澤對設備示數進行檢查,使用紅外測溫設備對設備進行測溫,多方面嚴密監測各設備的運行狀況,其同事在一旁認真地記錄各類數據,核對各項參數都在規定范圍內。
緊接著,任宣澤和同事又繼續趕赴下一變電站巡視。“在崗一天就絲毫馬虎不得,即便每天重復著相同的巡視工作,我也不覺得枯燥。”今年32歲的任宣澤自上班以來,便在變電運維崗位上工作,已經連續8個“五一”假期堅守在崗位上巡視轄區變電站,消除安全隱患,確保電網穩定運行。
每次都是紅外線測溫儀、數據記錄本和簽字筆隨身帶,站在變電站里,仔細查看設備運行情況,每一個數據核對標準都格外嚴格,容不得半點馬虎。
任宣澤告訴記者:“孩子出生至今已有15個月,由于工作繁忙無暇顧及,陪伴成長的時光并不多,而且父母都在外地,身為獨生子,節假日更沒有時間陪在他們左右,好在家人們都很支持理解我的工作,這也成了我最大的工作動力。”
巡視完4座變電站時已經到17時,任宣澤和同事也結束了一天的工作,雖然有些疲憊,但是想到沒有發現安全隱患,設備運行穩定,一切辛苦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