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升的高溫、瓢潑的大雨、新鮮的瓜果、肥美的小龍蝦……長春五月的風里已經有了夏天的味道。
《歷書》記載,“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這不,5月6日,立夏已經就位,可以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啦!
小馬喜歡夏天,不光因為有“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的風光;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年景;有“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的清涼,立夏更像是萬物的“成物禮”,一切按時長大,我們也一起在夏季努力生活著,蓬勃向上著,追覓快樂著。
那么初夏時節和什么最搭?不妨在今天小馬推薦的這些光影片單里,找尋夏日該有的樣子,一起奔赴一場浪漫的盛夏吧!
《立夏奇遇記》
由河南廣播電視臺打造的“中國節氣”第三期《立夏奇遇記》曾于2022年5月播出。該片以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特征內涵,講述了一個關于青春成長的故事。
2022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立夏奇遇記》以“五四運動”為背景,通過兩次“夢境穿越”,展現百年前為了救國救民奔走呼號甚至犧牲生命的青年們,與劇中主人公形成反差,表達出關于人生價值的思考,也希望讓觀眾從中汲取成長的力量。
《立夏奇遇記》對于節氣特征的提煉和表達顯得更加“聚焦內在”。總導演陳雷表示,從春至夏的轉變,其實也像是人從少年到青年的轉變,這一期故事正是從“立”這一關鍵詞中汲取共性來進行講述。“立夏正處春夏之交,在換季的時候,人容易煩躁、焦躁,我們也在片中呈現了這樣一種情緒感。”陳雷表示,隨著故事的推進,畫面風格變化,也希望從中傳達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一種平和心態,給予觀眾以此面對當下的生活和工作的力量。
《藍色星球2》
沒有什么比海邊更適合夏日出游了!即便足不能至,這部經典高分紀錄片也能帶你潛入深海,尋找清涼!
紀錄片《藍色星球2》的攝影團隊動用了多種攝影機,諸如微光攝影機、探頭攝影機、吸盤式攝影機和高速攝影機等。在新的拍攝技術下,觀眾能看到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熒光海岸”,電影里用的是特效,這次卻是真實的拍攝。利用感光度最高的微光攝像機,拍到了蝠鲼群游時海水中的某些藻類發光的場景。要知道,水下拍攝的時候,攝影師根本是在漆黑的環境里,憑肉眼什么都看不見。是制作長達 4 年的周期,125 次的遠征和 39個國家的到訪,光在潛水艇里的拍攝時間就超過了一千個小時。
用上百次的深潛探險和長達數千小時的水下拍攝,《藍色星球2》為觀眾呈現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美麗海洋世界,造訪無人所至的海洋生態,邂逅神出鬼沒的神奇章魚,騎在虎鯨背上沖向魚群,徜徉于絢爛繽紛的珊瑚礁,見識海洋最恐怖與最具魅力的一面,更揭開它最隱藏的秘密……海洋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廣袤,在這座藍色寶庫中尋找自然的偉大傳說。
《小森林 夏秋篇》
電影《小森林 夏秋篇》的色彩延續了《小森林 冬春篇》的低飽和色彩,但是在夏秋色彩會更加濃郁一點。
悠遠的風景,誘人的美食,整個畫面安靜平和,很有治愈力。在山村里,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簡單生活與世無爭。
隨著影片的展開,我們看到了市子的過去。曾經的她始終無法融入城市,與喜歡的人始終有緣無分。她回到了這間早已沒有媽媽居住的老宅,一個人生活。看似云淡風輕的表面,實際上依舊躊躇。后來她在媽媽的信中,在生活中領悟,真正的歸隱是看盡繁華后的放下而不是對生活的逃避,留在小森也只是對這片土地的褻瀆。最后她重整旗鼓,還是回到了城市,也開始了新的生活。夏天,也是一個適合重新開始的季節呢!
《看夏天》
這部紀錄片小朋友們一定挺愛看的,都是一些可可愛愛的動物們,追尋的是他們在夏天的神秘足跡。動物們有很多,比如麋鹿、中華攀雀、湟魚、夏候鳥、鱷蜥、揚子鱷、蝴蝶、大熊貓……我們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在這里。
揚子鱷的夏天會做什么?夏候鳥的生命保衛戰。大熊貓寶寶的出生,麋鹿爭霸……各種有趣的動物活動在這里展現。不得不說一句,熊貓的幼崽真的好像恐龍。這是一部微紀錄片,時間很短每集5分鐘,剛好茶余飯后看一看。
《風味人間2》
自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問世以來,這八年時間陳曉卿團隊屢攀高峰,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的天花板,硬是把美食紀錄片做到了極致。
夏天和什么美食最搭配?是翡翠燒賣、白蘆筍,燒烤串、大閘蟹還是三蝦面?系列紀錄片《風味人間 第二季》橫跨全球5大洲,探訪20多個國家,從蘇州到土耳其,從廣州到耶路撒冷,放大美食的機理與質感,將美食與地域、與季節、與族群和文化緊密相連,帶你開啟一次夏日野餐。食物帶來的幸福感無法替代。《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能夠給你夏天最該吃什么的答案。
《風味人間:第二季》攝影超一流,文案超一流,立意審美更是超一流,強烈推薦觀看。不過有兩點溫馨提示:
一是,請不要在空腹的狀態下看;
二是,請不要在深夜觀看。
謹記以上兩點,別問我是怎么知道的。
立夏的長春,天氣真好,雖然是串休的工作日,但心情卻是美美噠,愿每個看到這里的你都能入夏成功,夏怡滿滿,山海不遠,心赴萬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