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青年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地位,對新時代新征程做好青年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把握青年脈搏,深入研究當代青年成長的新特點、新規律,探索網絡時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新辦法,鼓舞和激勵新時代青年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奮勇拼搏。
繼承和弘揚我們黨重視青年工作的優良傳統。青年工作抓住的是當下,傳承的是根脈,面向的是未來,攸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青年、關懷青年、信任青年,組織引導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聽黨話、跟黨走,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貢獻青春力量。廣大青年始終與黨同心、勇于擔當,把青春榮光鐫刻在光輝史冊里。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始終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青年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牢牢抓在手上,堅持黨管青年,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推動青年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是黨對青年工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的新定位。堅持黨管青年,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在青年工作領域的具體體現。新征程上,要繼往開來、守正創新,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做好青年工作,更好把青年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動員起來,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力軍。要堅持高站位引領、全鏈條推動,全方位關心、愛護、服務廣大青年,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黨的光輝旗幟指引青年,用黨的優良作風塑造青年。要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國內外形勢、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帶來的深刻變革、青年思想意識和行為中的現實問題等,進行深入細致的教育和引導,切實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提升青年工作實效。
重視網絡化環境,彰顯數字化特點,培育新時代好青年。青年工作不是一般的事務性工作,而是事關紅色江山永不變色、事關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政治工作。當代青年網絡化生存趨勢明顯,學習、生活、工作中對網絡的應用愈發頻繁,熱衷于發現自我、表現自我,崇尚個性、追求個性等特點在網絡時代、網絡空間表現得日益明顯,網絡也成為青年互動交流、表達訴求、反映意見的主渠道和就業創業的重要領域。無人不網、無時不網、無處不網成為青年人的常態,數字化場景成為青年人生產實踐、生活消費、休閑娛樂的重要依托,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充分適應網絡環境,運用數字手段,才能進一步做好青年工作,引導青年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一是始終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青年工作第一位的要求,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家國情懷,把自己的小我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大我之中,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二是堅持人民立場,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向人民學習、向實踐學習,用敏銳的眼光觀察社會,用清醒的頭腦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創造未來。三是在青年思想政治引領的方式方法上不斷創新,說網言、道網語,以網絡技術運用、話語體系轉換、網上朋輩教育等方式從思想深處打動青年、激勵青年。
建好用好網絡化平臺,增強高校數字化思政育人感染力。當代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親歷者和見證者,生逢其時、重任在肩、大有可為。網絡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思維活躍、眼界寬、知識面廣、接受新生事物快。只有結合時代特征和青年學生成長規律,構建網絡化思政平臺、數字化思政育人模式,才能使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統籌整合、資源共享、溝通協調、協同引導等效能發揮得更好。一是推動內容資源、渠道資源融合。運用大教據和智能化方式獲取網絡上的思政熱點以及大學生關注的問題,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等多角度把黨的科學理論講深刻,把中國故事講生動,特別是要善于用眼前事教育眼前人,用身邊的人和事來激勵學生。二是強化思政智慧課堂建設。從軟硬件上夯實基礎,健全智能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人員與學生的數字素質。引導教職員工強化將數字技術融入教育實踐的意識,指導學生提高對數字技術的科學應用能力和對信息的識別、判斷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抵御錯誤思想和低俗信息的腐蝕,在思想洗禮、實踐鍛造中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四是完善思政課數字化教學評估體系。對數字思政的實施和優化進行有效引導,利用“互聯網+”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構建多元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