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回信時,勉勵同學們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在億萬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偉大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用青春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大學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新征程上,要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導大學生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胸懷“國之大者”,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把創新創業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有關方面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在校大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不斷提升人力資源素質,促進創新型人才持續涌現。
青春意味著無限可能,青年大學生是國家創新創業人才的源頭活水。作為拓寬就業渠道、展現青春精神風貌、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途徑,大學生創新創業多年來一直如火如荼,我們探索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道路,推動形成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日前,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引發關注,參賽學子眾多,創新領域廣泛,進一步形成了激發創新精神、促進創業實踐的良好氛圍。青年有著創新創業的熱情和力量,對大學生而言,勇于開拓進取,以聰明才智貢獻祖國,以銳意創造服務社會,必將使自己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以青春和理想譜寫信仰和奮斗之歌。這些年來,僅在服務“三農”領域,有的學生利用“互聯網+電商”服務老區人民,提升農產品經濟效益,有的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破解農民“不會種、不會管、不會賣”的難題,有的組建產業技術服務團隊,深入一線助力鄉村振興……學子們用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成果,交出了沉甸甸的青春答卷。同時我們也看到,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青年學子創新創業護航,是一項系統工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目前還不同程度面臨著融資難、經驗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面向未來,需要多方聯動,凝聚起強大合力,持續為增強大學生創新活力和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厚植土壤、優化環境、強化政策供給、細化各項措施,及時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是有效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關鍵,高校應在既有成績基礎上不斷優化頂層設計、豐富教育內容、結出累累碩果。一方面,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創新創業思維的形成,必須依靠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有賴于科學的課程體系。在專業教育中,要加入創新創業內容,開設學科前沿、創新思維、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課程,多用案例教學展示成功創業者的創業精神、創業方法、創業過程和創業規律,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專業教育全過程。另一方面,要加強相關師資隊伍建設。在高校內選拔培訓有創新創業意識的教師,鼓勵和選派教師從事創業教育實踐,同時面向校外聘請成功創業人士、企業家、專家學者等作為兼職教師,充實師資力量。
激活大學生創新創業內生動力。強烈的創新創業欲望和自信,既是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核心因素,也是推動大學生主動創新創業并逐步走向成功的內生動力。高校要千方百計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新創業的信心和勇氣,鼓勵和扶植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大學生脫穎而出。一是營造高校創新創業氛圍。注重培育學生的創業興趣,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并以舉辦創新創業講堂、創新創業成功校友進校園等有效形式,啟發引導學生探索創業之路。二是不斷強化學生創新創業思維。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對自身能力進行檢驗、鍛煉,讓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
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不僅需要依靠高校的理論教學平臺,還需要搭建切實有效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一是搭建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平臺。依托專業綜合實驗實訓室、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和學校科研創新平臺等場所,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創新創業訓練;利用各類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和服務企業能力;通過科研項目“導師制”,吸納品學兼優、學有余力的學生進入課題組參與科學研究。二是搭建創新創業實操實訓平臺。通過校企合作模式,讓大學生了解企業的管理模式,在實踐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吸收,以實踐鍛煉幫助大學生苦練本領、增長才干。三是搭建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平臺。與校外專業孵化機構深度合作,助推項目落地、發展;開展創業沙龍,邀請企業家對學生的創業項目進行分析和輔導;定期組織項目路演,做好創新交流、新產品展示發布等工作,為學生提供專業化咨詢服務和孵化場所,構建更好的創新創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