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源于團結,事業成于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并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團結奮斗,既是黨獲得百年成就的奧秘所在,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認識團結奮斗的重要意義,齊眾心、匯眾力、聚眾智,以更加緊密的團結、更加頑強的奮斗,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把黨和人民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在團結奮斗中探索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團結帶領人民的百年奮斗主題。黨的百年歷程中,正是無數革命先輩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斗,才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成功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方向和路徑。鴉片戰爭使中國國門在堅船利炮下被迫打開,為擺脫落后挨打命運,無數仁人志士開啟了中國的現代化探索之旅,但都因為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強大的組織力量和堅實的人民根基以失敗收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自此,“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充分運用統一戰線這一重要法寶,帶領人民浴血奮戰,建立了新中國,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經過艱苦努力,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飛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站穩人民立場,高揚團結奮斗旗幟,凝聚社會各方力量,推動各項事業進步,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回望百年歷史,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團結奮斗的結果,團結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
在團結奮斗中探索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之鑰。“圍繞明確奮斗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斗才是最有力的奮斗。”這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重要結論,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百年實踐中探索出的成功之鑰。其一,要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能團結奮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團結奮斗的政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要使黨始終成為前行道路上的燈塔,讓中國式現代化擁有強大領導力量。其二,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鞏固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思想基礎,讓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照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其三,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廣大中國人民既是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也是建設和享有現代化事業的歷史主體。無論風云如何變幻,只要我們不斷鞏固和發展全體中華兒女大團結,就一定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偉力。
在團結奮斗中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黨的二十大報告凝練了中國式現代化五方面中國特色,這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為我們在團結奮斗中更好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指明了前進方向。一要團結奮斗、齊心協力,走全體人民共享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人口規模巨大是我國基本國情,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和現實條件。實現中國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目標,我們具有無可比擬的物質與精神力量,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艱巨性、復雜性問題,必須團結一心、齊心協力,發揮好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才能更好凝聚起強國建設的強大合力。二要接力奮斗、接續創造,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須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引導先富帶后富、幫后富,不斷促進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和逐步富裕。三要持續奮斗、矢志不渝,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這是黨帶領人民在現代化實踐探索中總結的成功經驗,必須持之以恒堅守。要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堅持系統觀念,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提供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四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未來發展中必須繼續弘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精神,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而不懈奮斗。五要頑強奮斗、百折不撓,走和平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平發展理念既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也是對我們“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的再次宣示。要堅持對外開放、互利共贏,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為建設持久和平繁榮的和諧世界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