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的四平。李敬元 航拍
四平市市場監管局開展服裝店商標品牌專項執法檢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四平市市場監管局對藥店藥品和醫療器械經營行為進行檢查。
四平市市場監管局特檢中心對自動扶梯控制裝置進行安全檢驗。
四平市市場監管局開展服務大篷車進農村活動,為村民辦理執照登記業務。
四平市市場監管局對商戶電子秤進行免費計量檢定。
四平市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知識產權、食品安全監管和價格監督檢查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準確把握市場監管職能定位,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堅決守住安全底線,強力推動質量提升,著力打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護航。
每一份堅持都蓬勃生長,每一次擔當都收獲回響。一系列“實打實”“接地氣”的舉措,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創出“四平速度”“四平效率”——
打造“五零”服務升級版
四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推出多項舉措,推進職能轉變,持續優化市場營商環境,努力為企業和企業家創業創新提供更大的空間,讓經營主體活力競相迸發,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服務多跑動、群眾少跑腿”,創出“四平速度”“四平效率”。
打造“五零”服務升級版,當好金牌“店小二”。四平市在深化“證照分離”改革的基礎上,穩步推動“證照一碼通”改革提質、增項、擴面,實現準入準營進一步提速,開辦企業僅需要“一套材料、一次申報、一網通辦”,全流程網辦時間由原來的6個小時縮短為4個小時內辦結,實現企業開辦全免費。在市政務大廳開設了“企業開辦e窗通”,打造“五零”服務(零見面,網上辦;零證明,減材料;零成本,沒費用;零等待,馬上辦;零跑動,送上門)升級版,即把企業開辦業務,從“一件事一次辦”升級為“整件事一次辦”,一次提交材料、一窗統一發證,實現企業登記全程一網通辦。企業開辦的適用范圍,由“首次新辦企業”擴大為“申請全流程的新開辦企業”。2022年以來,全市新開辦經營主體49205戶,同比增長48.7%。企業開辦通過實名認證簽字后,審批時限最長1個小時。目前,市場監管局的196項行政審批,全部進入市政務大廳綜合窗口辦理。
市場監管局福民監管所設立便民服務大廳,為商戶提供一站式多功能服務,包括開通一次性辦理營業執照登記、銀行賬戶設立、人力資源招聘、商業保險服務、財務代理記賬等多項業務,真正讓經營主體“享受”到“進門辦一次、出門當老板”的愜意。“從網上提交材料到領取企業營業、辦稅、銀行開戶、用工備案、社保、醫保賬戶開立等證照,整個過程不到4個小時,效率真高,更意外的是,還有免費刻章服務,我為四平政務點贊。”四平英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許艷玲,在窗口順利辦結開辦企業所需的所有手續后,對市場監管人員的工作態度和辦事效率贊不絕口。
高效聯動機制,為每一個事項的審批開辟“綠色通道”,做到了“前臺統一受理,后臺并聯審批”。四平嘉匯倉儲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猛,網上提交必要材料并通過實名認證后,B35綜窗的工作人員很快完成了企業登記審批。劉猛感慨地說:“原來在窗口辦理,需要7個步驟,至少往返3趟以上;現在有了‘一件事一次辦’綜合窗口,只跑一趟就都辦好了,我們要是不好好干,真是對不起市場監管局。”
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實現讓商標辦理“最多跑一次”。市場監管局關注區域重點產業,走進企業下發告知單,現場解答企業在業務辦理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導企業申報注冊商標。四平比智高藥業有限公司研發部門負責人武兵說:“目前,我們公司通過政務服務大廳商標窗口注冊的商標有11個,涉及20多個類別。市場監管窗口工作人員態度熱情、服務質量高,主動到企業與我們面對面交流,耐心解答公司在辦理商標注冊過程中的許多困惑,讓公司在商標注冊上節約了成本、少走了彎路。”
為全面了解掌握個體工商戶經營狀況及訴求,幫助解決實際難題,市場監管人員對全市登記在營的20.5萬家個體工商戶進行遍訪。各分管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都參與了遍訪。截至目前,共完成遍訪205397戶,完成率達100%。四平市市場監管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說:“營商環境事關全市經濟發展大局。市場監管部門處于優化營商環境第一線,要積極履職,勇于擔當,做企業的知心人,當優化營商環境的排頭兵。”
知識產權保護全鏈條運行——
37項舉措強力落實《規劃》
四平市市場監管局多措并舉,扎實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健全知識產權政策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在探索制度創新、織密保護網絡、創新監管模式、深化執法協作等方面因地制宜、大膽創新,支持和鼓勵全市知識密集型企業積極注冊商標。全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全鏈條順暢運行,公共服務效能不斷提升,激發了企業發展動力活力,社會滿意度一直保持較高水平。
優化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全面落實國家和省的決策部署,先后出臺《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四平市加強知識產權建設若干措施》等重大政策,部署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知識產權運用、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重大專項事項等工作。先后制定37項工作措施,統籌推動《規劃》落實。2023年上半年,組織市域9家企業申報省高價值專利資助項目,其中,吉林省拓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平市順邦農機制造有限公司獲批省高價值專利項目,共獲得獎補資金8萬元。開展2023年度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申報和復核工作,組織吉林省康達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參與申報、復核,共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家、優勢企業9家。
完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能力建設。建立四平市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制定《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案件調解管理辦法》;建立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充分發揮調解在化解知識產權領域多元化糾紛中的重要作用;成立市、縣兩級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站5家,制定《維權援助管理辦法》《海外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為知識產權糾紛和侵權訴訟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服務;設立四平市仲裁委員會知識產權仲裁室,制定“仲裁服務知識產權領域5項措施”,為有效化解知識產權領域非訴糾紛開拓了一條新路徑。
推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2022年8月,四平市成功獲評全國首批、吉林省唯一一個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并率先獲批吉林省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2023年以來,持續推進“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創建工作,加快“吉林省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推動相關機構以產業鏈條或產業集群高價值專利組合為基礎,通過與動產、不動產“混合貸”的方式,開展專利權貸款項目,不斷提升惠企利民的服務能力。四平市市場監管局所屬的東二分局福民市場監管所因工作成果突出,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巾幗建功先進集體。
2023年4月26日,四平市召開全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工作會議,表彰了吉春制藥、拓華生物、順邦農機、康達農機4家知識產權轉化成效顯著的企業;吉林銀行、四平市隆發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現場簽訂了專利權質押貸款合同。
近日,市場監管局組織吉林銀行四平經開支行、四平市隆發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進行三方座談,了解企業融資難題,講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策及申報流程,最終促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混合貸款2500萬元。四平市隆發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洪發說:“市場監管部門了解到我們企業研發出高價值專利技術,同時又面臨資金短缺的情況,便為我們‘量身定制'了專利質押的可行性方案,通過十多項專利權與動產、不動產混合貸的方式,一下子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給我們幫了一個大忙。”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四平市一方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知識產權創造水平;另一方面對標先進,在審批上提速,在便民上提效,在服務上提質,努力打造優質服務平臺,推進營商環境上臺階、上水平,助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
筑牢市場安全底線——
創建民生幸福城市
四平市市場監管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高標準謀劃,建立長效機制,提升管控能力,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創城工作。出臺《四平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創建5條食品安全示范街區,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第三方測評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一。
2021年11月,國務院食安委辦將四平市列為第四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城市。自此,四平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有條不紊、穩步推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展,食品安全工作連續兩年位居全省前列。
聚力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將創城工作與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緊密結合起來。持續推動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建設,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守查保”專項行動,有效促進食品安全形勢持續向好。增強食品抽檢的靶向性、針對性、有效性,深入排查整治。創城以來,共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3308批次,累計檢查各類食品生產、銷售、餐飲、特殊食品經營主體16295戶,檢查覆蓋率達94.77%。
開展食品經營行業規范化建設指導行動。以金麥夫熟食店作為試點,既強化監管,又做好服務,指導其進行提檔升級。聯合新聞媒體,對金麥夫熟食店進行樣板示范推介,幫助經營者提升服務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經過規范化建設,金麥夫熟食店經營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熟食店經營者高興地說:“通過市場監管人員的積極引導,熟食店轉變經營理念,主動對經營場所和硬件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從以前的‘一般化’躍升為全市同類同等規模經營行業的樣板,獲得質量安全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聚焦重點品種、重點企業、重點環節,對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和使用單位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對發現未建立醫療器械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的企業,給予警告并責令限期改正。建立氣瓶充裝可追溯平臺,加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力度。緊盯民生領域重點工業產品,對經營主體實施全覆蓋隱患大排查和質量監督抽檢,強化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提高藥械安全保障能力。充分發揮藥店“哨點”作用,利用“一退兩抗”藥品銷售檢測系統,做到隨時可查可調。建立推廣重點藥品可追溯體系,截至目前,藥品零售企業入駐“碼上放心”平臺占比達97.76%,有掃碼點企業占比達95.74%,排名居全省第一。
深化“業務帶教”機制。持續加強干部的監管能力建設,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來項目的“落地指數”、企業的“發展指數”和百姓的“幸福指數”,努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四平經驗”,創建民生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