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記者來到琿春市三家子滿族鄉古城村看到,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駐古城村第一書記高國輝正用生動的語言向游客介紹著渤海國悠久的歷史和滿族文化。
“我過去聽說過,也了解過一些關于渤海國和清朝滿族的歷史文化,但是今天聽了駐村書記的宣講后,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也補了一堂生動的歷史文化課,這次來琿春旅游,收獲頗豐,不虛此行。”來自遼寧鞍山的高先生對記者說,古城村建設得有特點,歷史文化氣息濃郁,很有民族特色,特別是村里到處都種植了鮮花、綠樹,道路干凈整潔,空氣清新,住在這里一定很幸福。回家后,一定要向身邊親朋好友介紹這里的歷史文化,讓他們也來古城村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將古城村的千年歷史和滿族文化弘揚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古城村,走進古城村。
夏日里的古城村,白云映襯著藍天,微風送來陣陣花香,干凈的通村路、連戶路平平整整,路旁錯落有致的精致民房和精心打理的花草相映成畫,420米長的“三家子歷史文化墻”和9個滿族文化、名人銅像雕塑映入眼簾,生動的文字和精美的時間線條,為游客們再現了千年歷史變遷。
滿族故里,千年古城。琿春市三家子滿族鄉古城村是有著2100多年歷史的古村,這里地處遠山近水的琿春平原西南部,開闊平坦,土地肥沃,江河縱橫,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正因為這一地域優勢,千百年來,成為歷朝歷代擇地雄踞,建營壘盤,筑城設府,轄制一方的戰略要地。古城村內有兩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溫特赫部城”和“裴優城”。古城村古寺廟遺址考古被評為“202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們古城村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建設了‘三家子歷史文化墻’,吸引游客來村里參觀游玩,也讓閑置的民宅變民宿,增加了村民收入。”高國輝向記者介紹,古城村產業不發達,土地利用率低,村里土地只種玉米、水稻和大豆等作物,主要原因是周邊有多個國家級文物保護遺址,因此,古城村依托距離市區較近、交通便利等優勢,以現有棚膜經濟和庭院經濟為基礎,積極引導農民種植有機蔬菜、水果等,打造可欣賞、可品嘗、可帶走的田園綜合體,滿足人們回歸自然、體驗田園生活的心理需求,助力村民致富增收。
與此同時,古城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組織村民開展村莊美化工作,通過“千村示范”創建活動,在全村開展“美麗人家”評選工作,號召村民家家植樹、戶戶種花,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駐村工作隊協調琿春市交通局為古城村修建排水溝220米,投入資金14.9萬元。駐村工作隊駐村以來,與村“兩委”班子認真研究,科學謀劃,提出了建設滿族特色村莊和融入琿春市整體“一盤棋”的文旅構想,總結出了一套系統的古城村歷史文化宣講材料,供村民學習宣傳。截至今年上半年,古城村共接待參觀活動13次,接待各類參觀群眾和游客1000余人次,極大地增加了古城村的人氣和知名度。
“我們還會繼續挖掘古城村歷史文化資源,只有把歷史文化融入鄉村振興,才能更好地實現塑形和塑魂相結合。下一步,將計劃建設歷史文化展示館和滿族祭祀祠堂等,供市民和游客學習、感受、研究滿族歷史文化。”高國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