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在第十八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評委見面會上,本屆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導演黃建新攜導演鄭大圣、攝影師趙非、演員余男、演員朱亞文、編劇郭俊立、作曲家舒楠共7位評委與各媒體記者見面,從各自專業角度分析、解讀本屆“金鹿獎”評審標準,并暢談與中國長春電影節的緣分,寄語中國電影未來發展,預祝本屆電影節圓滿成功。
今年是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的第31個年頭,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七屆。作為新中國第一個以城市命名的國家級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的成長和發展備受矚目。31年來,在中國長春電影節上,數十部優秀影片捧得“金鹿大獎”,上百位華語電影人斬獲殊榮,讓中國長春電影節的專業性、權威性和公正性有口皆碑,贏得了業界的普遍尊重和敬佩。
此次擔任第十八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評委會主席,黃建新坦言,既感到責任重大,又覺得使命光榮。他表示,“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在業界的分量和成就有目共睹,依據評獎辦法,評選出實至名歸的優秀電影作品,是對中國長春電影節優秀傳統的傳承,更是本屆評委會應當肩負起的責任。同時,能讓優秀影片通過我們的評選脫穎而出,對于我來講也是莫大榮耀。”
本屆“金鹿獎”評委會的評委,在各個電影細分領域中都是佼佼者,是業界公認的權威。“我們將從入圍影片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入和專業的評審,不負組委會所托,不負公眾期待。”黃建新說。
“現在已經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了,就電影行業而言,無論是創作者還是觀眾,都是全新的一代。電影是一種很古典的表達方式,相較現在日新月異層出不窮的新鮮事物,我們確實需要新的突破,以及新的電影創作者的涌現,能夠讓中國電影保持無限活力!”評委鄭大圣也寄語中國電影人堅持創新,不斷突破,力爭創作出更多優質作品來。在談到不斷更新升級的拍攝設備和技術對電影行業的影響時,評委趙非表示,任何科技的進步和能力的提升都會對電影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但電影人不能忘記創作初衷,也要保持創新的意識。
從演員到評委,身份的轉換也帶來了視角和判斷的改變,評委余男表示,入圍的影片都是目前各方面表現優秀的良品佳作,也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和喜愛,所以她在評審中更期待和看重這些作品中的“驚喜”之處。與余男一樣,評委朱亞文也表達了此次參加長春電影節對自己而言也是一個新的突破,將以一個專業“觀眾”的視角去發掘最有共情度的作品。
評委郭俊立表示,本屆電影節入圍的15部影片題材豐富、風格各異,“希望我在欣賞大家作品的同時,也能啟發自己在創作上的靈感。”作為“老朋友”,評委舒楠已是第四次擔任中國長春電影節的評委。“我也算是伴隨著長春電影節的成長了。”舒楠認為,音樂體現了電影的氣質,也寄托著電影的哲學思考,“它不能用圖像或文字表達,但音樂之于電影的重要性永遠不會改變,我期待有更多非常優秀的電影音樂作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