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我們黨確立的一項大政方針。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
“自己人”這三個字,既透著親切、帶著親近,也凸顯著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回首過往,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面向未來,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要深刻理解“自己人”的重要內涵,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使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正確理解黨中央方針政策,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積極通過企業自身改革發展、合規經營、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作出積極貢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肩負起更大使命、承擔起更重責任、發揮出更大作用。
民營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參與者、推動者和貢獻者。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民營企業與經濟、民生、科技等各個領域發展融為一體、血脈相通,成為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前進的動力所在、關鍵所在、活力所在、支撐所在。這是“自己人”三個字最生動鮮活的寫照。自己人,必然會獲得充分的認同與尊重,發展的資源、機會、成果也自然會共享。新征程上,我們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必須持續釋放和激發民營經濟“向上生長”的活力,使其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提振信心,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持續優化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生機活力,是我們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這一大政方針落實落細的重要舉措。民營經濟的發展信心首先來自穩定的制度環境。穩定的制度環境會帶來穩定的發展預期,穩定的預期會極大激發民營企業及企業家的創富熱情。加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條件下所蘊含的巨大潛力,會促使民營企業及企業家們增強發展的底氣和信心。當然,把制度優勢和發展優勢變成更堅定的信心、更強勁的活力,還需要許多更具體的舉措去打造良好發展環境,如進一步減稅降費、提升政務服務能力,降低企業發展的各種成本等。舉措越精準有效,就越能為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供“硬支撐”。我們要持續強化供給,提供推動企業創新創造、興業興盛、共創共富的最優環境、最好服務、最佳路徑,讓廣大企業和企業家消除顧慮安心創業、放下包袱全力干事、輕裝上陣提速前進、大膽發展不斷壯大。
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水深則魚悅。發展實踐已經證明,民營經濟活力驚人,舞臺有多大,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廣闊。這需要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等方式,促進科技創新協同、產業協同,為資源的流動、集聚搭建更便捷的渠道。要打破隱性壁壘,切實以越來越開放的發展空間,增加民營企業的參與度;以更有力的政策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呵護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把服務企業發展擺上更加突出位置,高水平服務企業,持續推動各項惠企利企政策落地落實,切實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形成政企同心同向、齊心協力、共同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局面。
民營經濟自身要持續轉型升級、練好內功。站在發展的風口,守成者會“泯然眾人”,惟進取者才會擁有美好未來。民營企業要不斷在動力轉換等方面做文章,才能把自身發展的棋局下好下活。要保持內在創新動力,因應科學技術革命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不斷去學習、嘗試、改變。不僅要有技術上的創新,還要有現代管理方法等元素的融入,不斷擁抱新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方式,瞄準行業前沿、產業現代化和經濟社會重大需求去發展,始終服務國計民生,服務黨和人民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