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9日,在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一群候鳥從濕地上空飛過。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白城市
干旱少雨、土地沙化問題嚴重
素有“八百里瀚?!敝Q
是吉林省防治荒漠化的前線
如今
白城市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受益者
昔日的“鹽堿地”上
正崛起“米糧川”“大糧倉”
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莫莫格濕地迎來大批候鳥(無人機照片,2022年11月6日攝)。 新華社發(潘晟昱 攝)
這是2022年9月21日拍攝的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莫莫格濕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潘晟昱 攝)
白城市向西是科爾沁沙地
向東是沃野千里的糧食主產區
作為吉林省西部的重要生態屏障
白城市守護著全省的糧食安全
然而,當地曾經沙化、荒漠化嚴重
流行著民諺
“一進洮南府,先吃二兩土”
這是2022年7月12日拍攝的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的稻田(右)與鹽堿灘涂(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潘晟昱 攝)
多年來
當地堅持不懈植樹種草
進行生態修復治理
并通過應急補水恢復濕地面積
構筑起森林、草原和濕地相連通的
生態固沙“綠網”
阻斷荒漠化蔓延
這是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慶江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機稻田中的青蛙(2022年7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帆 攝
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的哈爾淖冬捕(無人機照片,2021年12月25日攝)。 新華社發(潘晟昱 攝)
這是2022年7月16日拍攝的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大屯鎮英臺村稻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帆 攝
2022年6月20日拍攝的鎮賚縣嫩江濕地(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白城市不僅生態好
風光資源還十分豐富
白城市位于全國九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的
松遼清潔能源基地
發展清潔能源條件得天獨厚
隨著三一通榆大容量風機碳纖維技術應用示范風場220千伏送出工程
日前正式投運并網
截至2023年6月10日
白城市新能源裝機達到1024萬千瓦
成為東北地區首個
“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發電城市”
這是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興隆山鎮拍攝的風力發電站(2022年5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張玉博 攝)
從長春市乘坐高鐵一路向西
快到白城市時
能夠看到巨人一樣的風車高高矗立
在廣袤的平原上飛速旋轉
成為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三一風電裝備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2021年4月1日攝)。新華社發
吉林重通成飛新材料股份公司生產的風機葉片。新華社記者姜明明 攝
吉林省提出建設“陸上風光三峽”
到2025年
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力爭達3000萬千瓦
白城市是重要支撐
足見白城的地位
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鎮賚鎮架其村的光伏設備(2020年7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在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大批候鳥從風電機上空飛過(2020年4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鎮賚鎮架其村的光伏設備(2020年7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無論是生態文明建設
還是發展清潔能源產業
都是白城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
你若問
什么是白城
我要告訴你
這就是
白城
2021年6月21日,成年丹頂鶴帶領雛鶴在水中覓食。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一個鹽堿地上能崛起“大糧倉”的地方
一個東亞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
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清潔能源產業基地
一個吸引企業紛至沓來投資興業的寶地
……
白城人民從不服輸
白城人民從不彷徨
白城人民勇于擔當
白城人民淳樸善良
白城人民正滿懷豪情
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實施“一三三四”高質量發展戰略
依靠自己的雙手
擼起袖子加油干
將家鄉建設地更加美好
2020年8月12日,在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黑魚泡鎮岔臺村,村民王木堯給鵝投喂飼料。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2020年7月23日,在吉林省大安市安廣鎮永強村,村民王會嬋在打理院中的菊花。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2020年7月21日,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青山鎮黎明村,村民王偉(右)、才洪力在采摘藍莓。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吉林省通榆縣邊昭鎮昭福家園(2020年3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顏麟蘊 攝)
吉林省通榆縣邊昭鎮村民開著拖拉機準備去田里耕地(2020年3月31日攝)。新華社發(顏麟蘊 攝)
白城的秋天
已經到來
希望的田野
豐收在望
金燦燦的稻田
處處都是喜悅
美麗的濕地也等你來賞景
候鳥的天堂告訴你
什么是人與自然和諧
淳樸的白城人等你來做客
2020年9月22日,農民駕駛農機在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收割水稻(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文末
劇透一下
吉林·白城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活動
即將舉行
白城的好糧也將通過新華社等媒體
向全國推介
敬請期待吧
相約在白城,白城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