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艷陽高照,稻菽飄香。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視察時,專程到梨樹縣察看黑土層土質培養和玉米長勢。他語重心長地說:“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是‘黃金玉米帶’‘大豆之鄉’,黑土高產豐產同時也面臨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留給子孫后代。梨樹模式值得總結和推廣?!?/p>
走進梨樹縣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玉米種植基地,平整肥沃的玉米地隨風掀起層層綠浪,玉米棒籽粒飽滿,格外粗壯,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
“我這1.5萬畝地全部采用保護性耕作種植方式,效果明顯,特別是今年合作社探索實施了‘4+2梨樹模式’,每公頃減少了100斤的化肥使用量?!崩鏄淇h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鳳香望著田間長勢喜人的玉米喜出望外。這種模式在原有4種保護性耕作模式的基礎上,加入了秸稈科學離田和糞肥堆漚還田,加快推動秸稈過腹轉化,增加土壤有機質,對黑土地保護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近年來,梨樹縣在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發展道路上持續優化提升,努力出經驗、蹚路子、走在前、做表率,實現跨越式發展,奮力推進“梨樹模式”提檔升級。
在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連片的玉米郁郁蔥蔥,廣袤的黑土地煥發著勃勃生機。
“黑土地越來越肥沃,飯碗才能端得更穩,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崩鏄淇h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告訴記者,今年全縣“梨樹模式”的推廣面積達到310萬畝,比去年增加了近30萬畝,為糧食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進一步豐富“梨樹模式”內涵,梨樹縣創新開展現代農業生產單元建設,合理配置農機具,將農資采購、農機作業、人員配置和資金使用率發揮到最大化,實現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機制化、信息化和契約化。
同時,梨樹縣政府積極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開展百名碩博進百家合作社活動,聯合推動培育一批鄉村振興農民科技帶頭人,為合作社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讓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截至目前,已有95名學生對接95家合作社。
創新推進“3+1”工程建設,成功研發在秸稈覆蓋地表條件下完成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多工序一次作業的新型免耕播種機……從精耕細作到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梨樹模式”的內容不斷被豐富,黑土地正蓄積能量,收獲一個又一個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