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有稻、稻中有蟹,稻蟹共生……金秋時節,鎮賚大地稻谷歸倉,魚米之鄉迎來稻蟹雙豐收季節,種養戶們從稻田里捕撈個大肥美的稻田蟹,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在莫莫格鄉慶江農民種養殖合作社,社員們滿懷豐收的喜悅,正在和技術推廣人員交流著扣蟹起捕。合作社理事長孟慶江介紹說,稻蟹共生給他們帶來了良好的效益。今年該合作社種植了60公頃稻田,共投放了100公斤大眼幼體,實施混養。目前,稻田豐收在望,扣蟹已到了捕獲階段,實現了種養雙豐收。“這種種養方式每公頃稻田可以增加3000至5000元收入。水稻為螃蟹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螃蟹還能把稻田里的雜草、害蟲吃掉,排出的糞便又能成為水稻的肥料,從而形成了一個綠色循環的生態種養模式。”孟慶江高興地說。
今年,五棵樹鎮鐵力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帶領農民發展稻蟹綜合種養,種植了11公頃水稻,投放了35公斤大眼幼體蟹苗,目前扣蟹已經到了捕撈季節。今年稻蟹種養非常成功,前景廣闊,明年準備擴大種養規模。稻在水中長,蟹在稻下游,蟹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為蟹供餌、遮陽、避害。
在大屯鎮大官村英臺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望無際的稻田一眼望不到邊。今年該合作社共種植稻田450公頃,其中投放魚苗100公頃、蟹苗100公頃。據大屯鎮大官村英臺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任志國介紹,種養殖戶通過利用稻田資源實現稻蟹互利共生、農漁生態結合,既有效提高了稻米產量品質,又提高了水產收益,今年合作社帶動118人、64戶農民發展稻蟹綜合種養,增加周邊村勞動力務工達300人。實施稻蟹綜合種養以來,大規模稻田種養模式每公頃可增收6000元左右。
“稻蟹種養,一地雙收”是鎮賚縣近年來大力發展的特色農業之一,稻田養蟹充分利用稻蟹互利共生的關系,以“種稻不施肥,養蟹不喂料”的生態種植、養殖方式,達到“一水兩用、一季雙收”目的,改變了傳統稻田的單一種植結構。“水中有稻,稻中有蟹”使鄉村悄悄在變化,不少村民在家門口就可實現就業增收,村子變成充滿活力的致富村。
鎮賚縣依托實施稻蟹綜合種養“2655”示范工程,目前發展稻蟹共養示范區2個、示范基地6個,“沿江經濟帶”鄉鎮發展示范戶91戶。隨著種養規模不斷擴大,種養結合技術日漸成熟,切實推動稻蟹綜合種養一體化發展,實現“一水兩用,一地多收”,形成良性生態循環。稻蟹共生,走出鄉村振興新“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