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綠色亞運”主題新聞發布會近日在主媒體中心舉行。綠色是杭州亞運會辦賽理念之一,也是新時代中國發展的鮮明底色。綠色亞運是把綠色、低碳和可持續融入到亞運會的全過程。
杭州亞運會54個競賽場館中新建的只有12個,其余場館均為改建,杭州亞組委場館建設部部長邱佩璜介紹:“每一個亞運場館都非常有特色,體現著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生。”據介紹,在紹興建造的攀巖中心,原來是一座廢棄的礦山,如今變廢為寶成為亞運場館,帶動了城市環境的整治開發和建設。
同時,亞運場館也充分踐行了可再生理念,比如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憑借24小時水循環系統,該館可以在池水常年不換的情況下依然干凈清澈。
“對于場館來說,最大的綠色和可持續是讓場館可以在亞運會后持續為全民健身使用,避免在賽后空置。”亞運場館設計師代表裘云丹在被問及場館設計理念時說。
不僅如此,杭州亞運會在綠色能源方面實現了兩個“首次”:首次實現全部場館綠電供應,開幕式主火炬首次使用甲醇燃料。通過綠電交易,將新疆、青海的光伏電和內蒙古的風電,通過特高壓電網輸送到浙江,大家形象地將其稱為絲綢之路的“風”和“光”,點亮杭州亞運的“燈”。
發布會還透露,自亞運會籌辦以來,社會各界積極響應綠色亞運的號召,廣泛參與到亞運會綠色行動中來,參與人次已超過2億。其中,“人人1千克、助力亞運碳中和”活動,參與人次破億,獲得了“一年內最多人參與的環保活動”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
在媒體村餐廳,一位“小青荷”志愿者告訴記者,目之所及的餐臺均采用紙基材料制作,賽后可實現回收再利用;刀、叉、勺采用PLA材質,餐盤、碗采用稻殼材質,餐具均為可降解環保材料;餐具回收處,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每位就餐者的自覺行動……
在記者居住的房間,志愿者每天會貼心送上一個由廢棄的牛奶盒制作的紙袋,而房間衣柜里的衣掛都是利用麥秸稈壓制而成。
“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賽理念已深深融入杭州這座美麗城市,這是記者在杭州亞運會上的切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