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賽會志愿者被稱為“小青荷”。“小青荷”這一名稱誕生在2016年的G20杭州峰會,取自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青荷”的諧音是親和,代表著志愿者微笑的親和力。在杭州亞運會的賽場內外,到處都有志愿者“小青荷”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用飽滿的熱情和周到的服務給所有人帶來了溫暖與美好。
“服裝”最重的是吉祥物志愿者,他們每天需要穿戴重達10余斤的特形演出服,忍著高溫和悶熱,與現場的觀眾、媒體記者等群體互動。
“變身”最多的要數在“大蓮花”場館服務的志愿者,他們不僅需要保障亞運會、亞殘運會的開閉幕式順利舉行,還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完成從開閉幕式演出志愿服務到田徑比賽志愿服務的轉換。
動作最快的是最近火爆各大媒體平臺,被稱為“快擦手”的競賽領域志愿者,他們在網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競賽場地,與專業運動員“比速度”,精準地搶點、快速地擦拭,確保比賽地面無汗漬,用認真、細致、敏捷的志愿服務圈粉無數。
“小青荷”們的熱情周到,不辭辛苦的服務,也贏得了各方贊譽。在運動員村志愿者服務中心處,是村內志愿者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的場所,這里常常有不同膚色、說著不同語言的運動員來此參觀休息。從開村至今,志愿者服務中心共收集了兩個3.5米的卷軸、兩本留言冊,上面有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還有運動員們對亞運會的祝福,運動員們自發地在志愿服務中心“建”了一面表白墻。
賽場是運動員的戰場,同樣也是“老記們”的主戰場。媒體穿梭于各個賽場的記者朋友,每天都會在主媒體中心換乘站換乘大巴。“我幾乎每天都在主媒體中心,對體育記者來說交通便利非常有必要,主媒體中心去任何場館報道都有班車可以到達,而且非常順暢,我覺得杭州做得真是太好了。”記者們這樣說。
賽會期間,“小青荷”們的服務讓人倍感暖心。他們主要服務于亞運會的54個競賽場館、20個獨立訓練場館以及22個專項工作團隊,為競賽運行的13個不同領域提供志愿服務。截至目前,“小青荷”累計上崗志愿服務37.8萬人次,累計服務時長336萬小時,收到了110余封來自各代表團、技術官員、媒體記者、現場觀眾發來的感謝表揚信。他們的熱情微笑、青春朝氣、專業細致,給參加杭州亞運會的各方賓朋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