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用“六個必須堅持”高度凝練、科學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中,堅持人民至上位列首位,深刻回答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重大命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基點、價值支點、實踐原點,也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出發點、落腳點。我們要準確理解、牢牢把握“堅持人民至上”的實踐要求,努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人民至上,就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始終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我們經過接續奮斗,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一系列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急人民之所急,謀人民之所利,解人民之所憂,圓人民之所夢,才能贏得民心、贏得時代、贏得未來。
堅持人民至上,就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真假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告訴我們,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發展時期,無論是在黨的事業面臨困難和挫折的時候,還是黨的事業順利推進的時候,始終相信和依靠群眾,善于從群眾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是我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重要原因。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植根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問計于民、問策于民、問需于民,把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作為源頭活水,及時發現、總結、凝練人民群眾創造出來的新鮮經驗,與廣大人民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努力戰勝前進路上的艱難險阻,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堅持人民至上,就要全面貫徹群眾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歷史充分證明,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黨和人民一道奮斗出來的,只要黨和人民群眾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就能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無往而不勝。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要求我們必須繼承和弘揚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大興調查研究作為聽民聲、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的有效途徑,沉下身子、邁開步子,多到工廠車間、田間地頭、居民社區,帶著深厚感情走進群眾、貼近群眾,通過面對面交流溝通,及時把黨的政策宣傳下去,將群眾的愿望和訴求反映上來,切實提升服務群眾成效,實現為民造福的具體目標,不斷鞏固和強化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堅持人民至上,就要不斷增進人民福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要求日益增長,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度統一的,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必須堅定不移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積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始終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要在堅持人民至上中正確處理經濟增長與民生改善的關系,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全方位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用“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努力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上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