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肖家鄉王家村新的一天,在鄰里的問好聲及清掃街路中開啟。不管農忙還是農閑,村民清掃街路從未間斷。多年來,這種習慣在王家村從家風變成了村風。
王家村坐落在扶余市肖家鄉,共284戶1041口人,有精神文明志愿者302名。長期以來,在扶余市委組織部和宣傳部的指導下,王家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從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入手,提升村民思想覺悟;從凈化亮化村路開始,改善村容村貌。通過志愿服務的形式,建設文明美麗鄉村。如今的王家村村容美觀、鄉風文明,被評為省、市文明村。
王家村的志愿者團隊把“維護村容整潔”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天天起早義務清掃街路、清理垃圾,同時加大改善村容村貌的力度。為了改善村屯環境,使家園越變越美,志愿者捐款買來松樹、樺樹、果樹和金葉榆樹苗,分別栽植到村里的主、輔路兩側和一些空地上。志愿者王國清將家里的庭院貢獻出來,建起塑料大棚,義務培育花苗,栽在村路兩側。
村黨支部出資在村里焊制了23道彩虹門,立在主輔路兩側,掛上硬塑大紅燈籠,又將120盞太陽能路燈安裝好。志愿者們出工焊制了160個花架,立在主街兩側,買來吊花放到上面。村干部和志愿者攜手并肩,把王家村打扮得紅彤彤、亮堂堂、喜洋洋。
為了加強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志愿者開設了道德講堂,針對一些不知足、不感恩、不贍養老人、不重視家庭、不參加公益勞動、賭博酗酒等不道德現象,側重宣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宣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語言樸實、通俗易懂,村民非常愿意聽。
傳統美德教育喚醒了村民心靈深處的道德意識,強化了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心,樹立了愛黨愛國愛村愛家思想,參與志愿服務的人明顯增多。每逢栽花、修路、安燈等公益勞動,村里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都踴躍參加。夏天,家家都主動侍弄房前屋后的花卉。如今,村里沒有不贍養老人的人,許多姑娘結婚不要彩禮,紅白喜事一切從簡。尤其是懂得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后,他們不但孝敬自家的老人,還關愛照顧周圍生活有困難的老人。
“建設文明美麗鄉村人人有責,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把村屯建設得美麗文明。”王家村村民表示。
“我們將把村子建設得更加文明美麗,同時做好產業發展大文章,把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讓村民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王家村黨支部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