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訊(記者袁松年)四平市鐵東區七馬路街道不斷創新信訪工作理念,深入踐行“浦江經驗”,創新打造“黨建+信訪”模式,抓基層、穩基礎、夯根基,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提供了源動力。
黨建引領,創新“五級接訪”架構。堅持問題導向,認真落實領導包案和領導接訪下訪機制,成立了由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任雙組長的信訪工作領導小組,創新建立了主要領導帶頭下訪、分管領導定期接訪、具體負責人值守接訪、街道干部隨時接訪、社區干部上門走訪的“五級接訪”架構。定期組織黨員干部入戶走訪,變“坐堂等訪”為“主動下訪”,做到信訪苗頭在“一線”排查,群眾訴求在“一線”化解,信訪問題在“一線”解決。東方居小區C05下水管道塌陷,居民下水無處傾倒,污水四溢,居民有怨言。街道及時協調相關部門現場辦公,協調物業和居民共同出資1.5萬元,下水堵塞問題得到解決。今年以來,該街道接待本級涉事訪12件,涉及物業與業主之間矛盾、樓體墻皮脫落等民生初訪問題15起,均得到有效化解。
共治共享,信訪網絡“全覆蓋”。街道把黨建工作中的基層治理指揮體系架構同信訪工作相結合,建立起社區、小區、樓棟、單元專兼職信訪員隊伍,并把各社區老黨員及居民骨干充實到信訪信息員隊伍,發現有信訪隱患及信訪苗頭及時上報,能化解的主動化解,做到矛盾不出小區、不出社區、不出街道。同時安排老干部、老黨員調解小微鄰里矛盾,讓小區有人管事,實現基層共治共享,實現信訪網絡“全覆蓋”。為民社區玉泉委小區一居民樓下水外溢,造成屋內財產損失,起因是該住戶曾私自更改下水管線線路,老舊小區改造時未將管道接入主管線。街道經過綜合研判,第一時間上報區主管部門,并積極對上協調、對下溝通,涉事部門兩次到現場研究解決方案,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受到居民贊譽。
數字賦能,打造基層治理平臺。該街道進一步探索推進信訪工作制度化、法治化、數字化,以制度鞏固創新成果,以法治保障規范有序,以數字賦能信訪工作“智治”。充分發揮社區基層治理平臺作用,每月通過平臺處理居民反映問題60余件,并依據大數據信息,對居民在平臺上反映的熱點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綜合分析轄區各小區的狀況,把主要矛盾和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在源頭上減少信訪隱患,做到“抓早、抓小、抓苗頭”,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