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內蒙古草原規模化奶牛養殖場糞便污染,年輕的農業專家們有什么良方?如何通過科技干預,把大安鹽堿地改造成“米糧川”?秸稈覆蓋條耕技術是咋回事?……
問題的答案,在這場大賽中得到鮮活的展示——
10月28日,中國研究生鄉村振興科技強農+創新大賽“拼多多杯”第二屆科技小院大賽吉林區賽比賽在吉林農業大學拉開帷幕。大賽以“解民生 治學問”為主題,吸引來自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的16支隊伍參與其中。
賽場上,“新農人”們通過路演答辯和線下展示,精彩呈現了他們的“科技小院”項目。經過為期一天的激烈角逐,中國農業大學杭錦后旗種養結合科技小院、吉林農業大學吉林梨樹玉米科技小院榮獲一等獎。
▲“拼多多杯”第二屆科技小院大賽吉林區賽一等獎團隊 沈曉凱/攝
自找“苦”吃:到農村去,到農民身邊去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2年的62.4%,農業科技整體研發實力進入世界前列。但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仍是困擾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難題。
如何更好更快地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助力我國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科技小院”模式給出了答案。
科技小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和團隊首創,核心模式是將研究生長期派駐到農業生產一線,在完成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重點研究解決農業農村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目的在于零距離、零門檻、零時差和零費用服務農戶及生產組織,培養知農、愛農、興農的農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自2009年河北省曲周縣建立起第一個科技小院后,這個模式已經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得到推廣,科技小院成為高校與農村深度融合、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的關鍵載體。
“多年的探索和實踐,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科技小院’的發展貴在扎根鄉村一線。”吉林農業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杜銳表示,希望16支參賽隊伍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在“解民生 治學問”的過程中講好中國故事,為農業強國建設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找到自我、成就自我。
拼多多科技小院項目經理王魯陽告訴我們,到今年,拼多多已經連續支持兩屆科技小院大賽,力求以賽促研,鼓勵和支持更多的青年農業創新人才參與到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中來,一起推動農業技術的升級和轉型。此外,拼多多還希望通過比賽這一載體,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和競爭力,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科技興農:關心每一畝糧食和蔬菜
科技小院項目攻克了哪些技術難關?解決了哪些實踐問題?取得了怎樣的實操效果?收獲了多少市場回報?
以上這些問題,16支參賽隊伍在比賽現場互相問、被評委問、被各路媒體問。通過反復叩問,一個個具體而微的技術細節被完整呈現。
“傳統旋耕壟作、粗放的養分管理等因素導致黑土退化、農業生產效率下降……”吉林梨樹玉米科技小院科技興農項目團隊成員王瀅渺目前在吉林農業大學讀研三,她告訴我們,近年來,梨樹科技小院師生與梨樹當地農業合作社進行對接,通過綜合應用秸稈覆蓋條耕技術、新型肥料輕簡化高效施肥技術等,幫助當地實現糧食產能提升。借助參與科技小院項目,自己的科研能力、實操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吉林梨樹玉米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們正在田里對作物進行分析 受訪者供圖
今年是科技小院“誕生”的第15個年頭。從最初的“精準幫扶模式”發展至“產業扶貧模式”,再到現在的“鄉村振興模式”,科技小院項目覆蓋了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正在向產業發展、綠色升級等方面深入推進。
吉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師李曉宇全程參與組織了此次大賽。作為農學領域的年輕學者,她對科技小院的作用感觸更深,對于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成農業生產力也有著更為清晰的認知。她表示,這些科技小院實現了農、林、牧、漁等多學科交叉互助,有助于加快推進東北地區的農業綠色發展。
擁抱高質量發展,也是拼多多一直在做的事。
一直以來,農業都是拼多多發展轉型的重要立足點。為積極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拼多多上半年成功舉辦第三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還宣布向中國農業大學捐贈1億元,支持學校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強化基礎研究和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另外,拼多多還聘任全球頂級農業高校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毒理學系主任Ivonne Rietjens擔任獨立董事,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拼多多杯”第二屆科技小院大賽吉林區賽在吉林農業大學舉行 沈曉凱/攝
鄉村振興:讓“解民生 治學問”成為常態
飄香的玉米、大個頭的馬鈴薯、微縮版的農機農具、裝在瓶瓶罐罐里的農藥獸藥……比賽現場,參賽的16支隊伍還展示了自己的項目成果,這是科技小院的團隊成員們“解民生 治學問”的最好呈現。
如何在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種出好的馬鈴薯?這個課題,科布爾馬鈴薯科技小院的成員們在內蒙古烏蘭察布的風沙中求索了近10年。
該小院追夢“薯”光團隊成員關婷同學告訴我們,項目以科布爾科技小院為核心,通過長期摸索,他們形成了陰山北麓地區馬鈴薯高產高效種植管理體系,為內蒙古陰山北麓地區馬鈴薯雙減提供了技術支撐,降低種植成本,大大提高了產量。目前,科布爾馬鈴薯科技小院團隊成員先后培訓了超5000余人次,惠及20多個貧困村縣。截至 2021年,相關技術推廣面積達到150萬畝,農民累計增收近10億元,經濟效益顯著。
到農村去,到有需要的地方去!
在院士團隊指導下,杭錦后旗種養結合科技小院共培養了18名研究生。團隊成員長期駐扎科技小院,深入鄉土深處,助力小農戶、合作社和農業企業實現作物高產和資源高效,
2019年成立以來,杭錦后旗種養結合科技小院依托“四級聯創+科技小院”院士團隊,針對杭錦后旗種養分離、土壤鹽漬化和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等生產問題,以綠色種養循環為主要目標,開展耐鹽玉米品質鑒定、綠色種養一體化和高產高效綠色種植等相關研究,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也力求探索出一條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科技小院“拆”掉了學校與社會、學科與學科、教學與科研之間的墻,作為賽事支持單位的拼多多,則正在努力拆掉科研與市場之間的墻。
王魯陽表示,拼多多希望借助科技小院大賽與優秀團隊深化合作,推進先進技術下沉、科研成果轉化以及優質農產品的產銷對接,在新農人技能培訓、地域土特產上行、鄉村產業振興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