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長春市南關區聚焦主題主線,牢牢把握總要求、目標任務和重點措施,緊緊圍繞全區中心工作任務,踐行實施“一線工作法”“比對印證法”“解剖麻雀法”三個工作法,全力推動主題教育調查研究扎實務實、見行見效,調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突出“身”調,踐行“一線工作法”。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推進長春全面振興實現新突破,區級領導帶頭下沉一線開展調研,做到分管領域必走、包保企業必調、支部聯系點必到、難點堵點必問,帶動全區266名處級干部累計走訪街道、社區、小區、醫院、學校、企業和個體商戶等1094次,開展集中座談和個別訪談1600余人次,與群眾面對面拉家常、零距離聽心聲,收集各類意見建議1334個,真正做到把情況摸清、把問題兜準、把措施提實。
突出“深”研,踐行“比對印證法”。對調研掌握的民意焦點、收集的一手材料、聽到的意見建議,深入查核、多方比較、互相印證,形成問題清單640個,逐項細化整改措施,掛圖作戰、銷號管理。抓好重點難點問題破解,緊盯涉及面廣、群眾反映強烈的交通出行、就醫就學、安居養老、停車難、早市占道經營、工地噪音擾民、適齡兒童入園難、低收入人群看病難等方面的問題,由24名區級領導提級包保,“一對一”跟蹤推進解決。調研中,針對發現的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南關區從“一大一小”兩方面入手,健全以吉大二院、長春中醫藥大學三院為一級,區醫院、區中醫院為二級,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為三級的“三級診療體系”,對區醫院、區疾控中心進行轉型升級和醫療設備改造提升,建立財政專項撥付資金用于低收入群體大病救助機制;在社區設立幸福醫館24家,整合省、市、區公辦醫院及民營醫療機構519家、醫護人員5454名,輪流坐班服務,形成了15分鐘醫療服務圈。
突出“伸”究,踐行“解剖麻雀法”。堅持在調研解決問題上,延伸擴面,舉一反三,強化“三看一找”,即:注重從政治上看、從忠誠上看、從黨性上看、從機制上找,對已經確定的66個反面典型案例,逐個剖析性質、危害、原因、教訓。針對特殊人群關心關注不夠、校園周邊交通整治壓力大等堵點難點問題,采取個案本身根治改、同類問題專項改、類似隱患同步改,對轄區特殊人群建立巡查聯絡臺賬,全面落實網格長一對一包保;鎖定16個堵點,精準實施15項策略,綜合治堵收到良好效果,真正做到了“調研一個問題,解決一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