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高空低渦和地面南方氣旋北上共同影響,11 月 5 日午后開始,吉林省大部出現明顯雨雪天氣,并伴有相態轉換。11月6日,吉林省氣象臺臺長陳長勝對此次過程東北三個省會城市相態不一致的原因進行專業解讀。
陳長勝認為,此次降水過程主要由高空冷渦和南方氣旋兩個系統相互影響,前者代表冷空氣勢力,自西北向東南移動,控制區以雪為主;后者代表暖濕空氣勢力,自南向北移動,控制區以雨為主。兩股能量相當的勢力在運動中的“對撞”形成了狹長的過渡區,即松原、長春、四平、遼源、吉林西部一線,向北延伸經黑龍江省哈爾濱以南向東偏北方向一直到牡丹江、雞西,這一區域也是此過程中相態變化復雜的區域。
11月6日8時沈陽、哈爾濱已經受冷空氣勢力控制,長春還處于冷暖空氣“交戰”區,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相態。
為何這個區域會出現凍雨?
陳長勝對此進行分析認為,區域中足夠強的暖空氣在北上時與南下的冷空氣相遇,暖空氣密度低將沿冷空氣傾斜爬升“插入”到冷空氣中,破壞了通常的溫度隨高度降低的分布結構,在上空呈現了上下層冷、中間暖的形勢,便形成了有利于出現凍雨的“夾心型”垂直溫度分布。高層凝固的雪花(冰晶)下落中經過暖層時融化,融化后的水滴下落到近地面過冷層發生凝凍,便形成了凍雨。
圖2“夾心型”溫度垂直分布示意圖
待暖濕空氣隨著雨水天氣的產生能量不斷消耗,勢力逐漸減弱,冷暖空氣勢力不對等時,冷空氣推動暖空氣東移南下,各地降水逐漸轉為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