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平市鐵東區,有這樣一個幸福家庭,妻子王淑杰是四平市綠康生態農牧場場長,丈夫邢云鵬是一名淳樸的農民,二人攜手并進,用勤勞和愛心默默地為鄉村振興作貢獻。
1990年初,王淑杰和邢云鵬相愛相知,走進婚姻的殿堂。同年12月,女兒邢宇平出生了,一家三口雖然不算富裕,卻過著快樂又溫馨的日子。2003年10月,王淑杰的公公突發腦出血,雖然經過搶救保住了性命,但后遺癥卻是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王淑杰和丈夫竭盡所能,精心照顧著癱瘓在床上的老人。
王淑杰勤奮好學,一直想找機會提升自己。2006年吉林省啟動“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邢云鵬知道這是王淑杰夢寐以求的學習機會,于是他擔負起照顧老小的重任,鼓勵妻子報名。王淑杰不負眾望,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吉林農業大學的作物生產學院。在她脫產學習的三年中,邢云鵬任勞任怨,不但把老父親照顧得很好,女兒也順利考上了大學。
從農大畢業后,王淑杰想用自己學到的先進種養科學技術振興鄉村,她瞄準了農村生豬養殖這片廣闊的市場,先后創建了梨樹縣紅嘴子種植合作社石嶺分社、梨樹縣康達植保合作社石嶺分社和四平市綠康生態農牧場,開啟了艱辛而又幸福的創業歷程。
對于妻子的決定,邢云鵬全力支持,他負責照顧癱瘓的父親和多病的母親,盡己所能為妻子的事業提供一切幫助。他還常常鼓勵王淑杰:“你不要放棄任何出去學習的機會,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我做你的堅強后盾,讓你無后顧之憂!”
丈夫的支持和陪伴給了王淑杰奮斗的動力。她一邊從事生產實踐,一邊利用空余時間參加各級培訓班,給自己“充電”,再將學到的先進知識技術傳授出去,手把手指導農民提高產量。她把課堂設在田間地頭,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利用所學的“生態農業”技術,改變農村傳統的家庭飼養方式,采用了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微生態發酵床”養殖新模式,生產出綠色豬肉和綠色蔬菜及五谷雜糧。
學必有用,用必有效。多年來王淑杰已幫助上百名農民學員從事“微生態發酵床”養殖,在以“生態農業”為主業的基礎上,她還開發了沙棘和黑果花楸的中藥材種植及“點草成金”玉米葉編織等副業,讓農民學員平均年收入同比增長30%以上。在2010年全國玉米創高競賽中,王淑杰獲得優秀獎,7名社員獲得鼓勵獎。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淑杰一家共同進步,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邁過了一道又一道溝坎,在富裕自家的同時,也帶動鄉親們致富,把幸福帶給更多家庭。2021年,王淑杰家庭被評為四平市“最美家庭”,近日被評為2023年吉林省“最美家庭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