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四平市充分運用“深、實、細、準、效”五字訣,聚焦發(fā)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層所盼、群眾所憂,靶向選題、精準定題、細致研題、高效解題,以高質量調研成果推動主題教育見行見效。
全市共確定調研課題580個,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開展調查研究3000余次,現(xiàn)場辦公1100余次,制定整改措施2609條,解決問題1639個,調研成效轉化為推動四平振興發(fā)展實現(xiàn)新突破的具體實踐。
以問題導向抓調研、轉作風。制定出臺《關于以組織擔當引領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實施意見》及28條具體操作辦法,旗幟鮮明釋放“干部為事業(yè)擔當、組織為干部擔當”信號,不僅提拔重用知重負重、苦干實干的干部,同時也為擔當作為、不謀私利的干部澄清正名、容錯糾錯,真正讓出于公心、敢于負責的干部放手干事、大膽成事;結合新時代“楓橋經驗”,總結探索“13579”四平信訪工作新模式,完善信訪工作責任追究等7項機制,制定領導干部“五訪”等9項制度,推動黨員干部下基層接處訪,全市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答復率達到100%,參評群眾滿意率超過99%,一批群眾呼聲、群眾愿望、群眾疾苦得到有效解決。
以目標導向抓調研、辦實事。聚焦調研發(fā)現(xiàn)的民生問題,用心用力用情靶向攻堅。緊盯群眾身邊事,全力辦好10個方面46件民生實事。加快建設市綜合養(yǎng)老服務示范中心,有效破解1404處農村24小時供水工程、150戶特困家庭適老化改造等民生難題,得到群眾“叫好”“點贊”;緊盯群眾心頭事,9家公立醫(yī)院職工進社保等重大疑難問題全部解決,推動多年爛尾“半拉子”工程36個,重啟擱置7年之久的棚戶區(qū)改造項目,惠及群眾3000戶;緊盯群眾揪心事,科學開展農田漬澇災后重建,修復水毀道路5.2公里,修整橋涵44處、田間疏水涵洞89處、河道溝渠16.8萬延長米,修繕、重建水毀房屋130所,保障受災群眾溫暖過冬;緊盯群眾關注事,建成84個“千村美麗”村和21個“百村示范”村,打通東豐路等14條斷頭路,改造203個老舊小區(qū),建設15個街角口袋公園,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
以結果導向抓調研、促發(fā)展。緊扣當前形勢任務,瞄準經濟社會發(fā)展最突出、最困難的堵點痛點問題,通過全方位的調查研究,實打實解題破題。圍繞水污染防治、農業(yè)面源污染、河道治理等方面,統(tǒng)籌開展域內域外調研,堅持“小快靈”“小切口”立法思路,起草審議通過了《四平市遼河流域協(xié)同保護條例》,有力推動遼河流域跨行政區(qū)域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圍繞中小企業(yè)反映的設備投入、融資擔保等實際問題,結合國家“三化”方向,制定出臺《關于支持傳統(tǒng)產業(y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的實施意見》,加快推動全市傳統(tǒng)產業(yè)“智改數轉”。目前,全市調查研究成果轉化2891個,形成了一批解決問題、推動發(fā)展的思路辦法和政策舉措。
原標題:調出實情 研出實策 辦成實事 四平市以高質量調研成果推動主題教育見行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