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是保障電能供應的重點單位,按照電能從生產、輸送到使用的流程,涵蓋了輸電、變電、配電、計量等數十個工種。其中,戶外工作時間最長、工作條件最艱苦的,就是輸電線路的運維檢修工作。43歲的張楊是國網松原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副主任。從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幾乎每天都行走在巡視設備、運維搶修、應急保供的一線。
“我的主要工作是負責輸電線路的新建、檢修以及運行檢查,把發電廠發出的電源通過送電線路輸送到千家萬戶。這份工作雖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每當夜幕降臨,看著萬家燈火,我感覺到我的辛苦是值得的。”23年的辛勤付出,張楊守護了松原境內2613.6公里輸電線路、9552基桿塔、141.9萬余用戶的用電保障,被百姓親切地稱為松原輸電線路的“守護神”。他先后主持哈大高鐵牽引站、京哈高速、水利灌溉等各類大型電力線路改造工程500余項,圓滿完成中車、長嶺風電等新能源建設項目前期可研編制等任務。
2023年8月,受臺風“杜蘇芮”“卡努”雙重影響,扶余市遭受嚴重洪澇災害。在省、市公司的部署下,張楊帶領輸電運檢中心24名隊員第一時間奔赴災區。他們蹚著齊膝深的洪水、淤泥,對線路晝夜巡視檢查,每天步行3萬余步、睡眠時間不到4小時。
經過半個月的鏖戰,他們共消除線路隱患46處,確保“水退、電復”。災情過后,張楊和隊員們曬黑了、熬瘦了,卻換來了1萬余用戶的燈火通明,用電無憂。
張楊不僅是深耕細作的電力“工匠”,更是“電力”十足的創新達人。近年來,他的研發成果獲實用新型專利19項、發明性專利證書5項。2022年,張楊在開展10kV濱奧線帶電作業時,發現工作人員極易誤碰穿刺接地線夾外露金屬部位,便萌生了創新遮蔽罩的想法。他反復測試數據,比對材料,修改方案上百次,最終歷時5個月,尋找到環氧樹脂材質和絕緣螺絲進行整體組裝,并成功通過標準耐壓試驗。該項成果不僅填補了穿刺接地線夾沒有專用絕緣遮蔽工具的空白,還一舉摘獲“中國電力行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獎”“吉林省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交流活動獎”及“松原市QC成果獎”。他本人更是榮獲“吉林好青年”“吉林青年工匠”等稱號,近日榮登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要把創新的火炬傳遞下去。”在國網松原供電公司支持下,成立了以張楊為帶頭人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創新“六共一體”人才梯隊建設思路。截至目前,該工作室成員累計完成百余項科技和技藝革新成果,為公司帶來近千萬元經濟效益。
二十三載匠心筑夢,張楊在平凡的崗位上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守望千里“銀線”,守護萬家燈火。
原標題:守望千里“銀線” 守護萬家燈火——記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張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