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大地被潔白的雪花覆蓋。
天剛蒙蒙亮,舒蘭市開原鎮七滴村村民李廣田來到珠琦河旁。指著通暢的河道,他告訴記者:“大雪小雪又一年。等到開春,上游的冰雪融水流下來,我們家就又能種水田了。”
“一定會有個好收成……”李廣田喃喃自語,開始盤算起今年的收成。
舒蘭素有“稻米之鄉”的美稱。2023年8月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席卷舒蘭,洪水退去,部分河道水毀嚴重,大量的灌溉溝渠被堵塞,直接影響到來年的稻米種植。
李廣田家所在的七滴村就是受災鄉鎮之一,也是舒蘭的水稻主產區。“當時受到洪水沖擊,河渠內堵塞了大量的樹木、砂石、淤泥。有些河道被水毀已經辨別不出原本的樣貌,農田耕地灌溉的溝渠也被土石填滿,淤堵嚴重。”李廣田回憶起當時的情形。
如何疏通恢復農田耕地溝渠,成了村民們的心病。“就是那群人,他們爭分奪秒疏通河道,給我們帶來了希望。”順著李廣田手指的方向,記者來到了作業現場,一輛輛工程設備車緊張穿梭,一片火熱的景象。
吉林水投集團水工局公司舒蘭現場施工負責人李積君介紹說,項目隊自水毀第一時間就駐扎進來,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務,水毀修復與河道清淤雙管齊下,確保農戶正常耕作。
李積君說,冬天的清淤工作難度增大,被水沖毀的渠道里面摻雜大量的樹木和石頭,機械無法進入,只能采用人工進行搬運清理。“工友們每次下水作業,一陣陣寒意便直往骨頭縫里鉆,腳被凍得幾乎都沒有知覺了。”
不遠處,有一段待清理的河道,里面雜亂堆積著長短不一的樹木枝干,形成了兩米多高的“木頭山”。施工人員潘春陽一邊艱難地在上面翻行,一邊告訴記者,一定要搶工期,保證今年村民能種上稻田。
中午,項目部食堂里飄起了米飯香。忙碌了一上午的工友正三三兩兩地走向食堂。“現在室外溫度低,工友一干就是一天。工程時間緊迫,大家都很辛苦,后勤保障一定要跟上。”李積君說。吃著香噴噴的米飯,想到眼下清理河道的任務,大家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工作與村民們的收成聯系到一起。李積君把掉在桌上的一粒米飯夾到飯碗里,說道:“粒粒皆辛苦。這‘辛苦’里有我們的一份,值了。”
李積君還告訴記者,為了保障項目質量,公司里的“大咖”——全國水利行業勞動模范安京云,把技術攻堅課堂搬到了一線施工現場,設計出“同步走”方案,即清淤和護岸同步進行,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采用雷諾護墊護坡,格賓石籠鎮腳,在清淤時同步對河堤進行加固,確保以后行洪安全。
“同步走”方案效果顯著。從2023年8月到12月,水工局公司對珠琦河、石砬子河、拉林河、石頭河等流域內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樹木等進行持續清理,完成清障4.4萬立方米、清淤2.4萬立方米、清理砂石1萬立方米、清理河道長1.5萬米、修筑堤壩4000米。目前,清障工作全面完成,清淤和護岸工作仍在全力進行。
“河通了,渠也通了,耽擱不了開春種地,我們也能過個放心年了。”“我家有3畝多水稻田,今年一定有個好收成!”在采訪中,當地村民紛紛說著自家的希望。
傍晚,天色漸暗,不遠處的村落里,星星點點的燈亮了起來,家家戶戶的煙筒冒出道道炊煙。這煙火氣來得珍貴,更鼓舞著項目部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