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我倍感振奮。作為一名來自農村的全國人大代表,我有責任帶領鄉親們種好地、多打糧,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出把子力氣。”全國人大代表、梨樹縣鳳凰山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鳳香說。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我省時強調:“吉林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創造更多經驗。”近年來,我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切實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抓住科技興農的“牛鼻子”,在智慧農耕上下足功夫,讓現代農業科技和大數據應用在農田里“碰撞”,讓糧食生產更有“科技范兒”,糧食收獲質量更高,農民種糧更輕松。這讓韓鳳香和鄉親們奔頭更足、方向更明。
靠科技改變傳統種地方式,向技術要產能效益,一直是韓鳳香思考的事兒。2023年,韓鳳香帶領的合作社納入了國家數字種植業創新應用基地建設項目,她真切感受到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利用無人機、監測站對環境、土壤等實時數據進行采集、監測、分析、預警,我們啥也不愁了,這個‘智慧大腦’能幫我們把問題都揪出來。”韓鳳香說,有了氣象綜合監測站這個智能化配套設施,她和鄉親們就告別了看節氣、憑經驗判斷種地的日子,從“靠天吃飯”轉變到“科技引領”。“這個占地不到半平方米的監測站可以監測30余項氣象信息,掌握周邊百畝田地的情況。”韓鳳香興奮地說。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嘗到了科技“甜頭”的韓鳳香,想讓更多農民朋友通過科學種田,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好、更牢。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在即,她計劃提出關于在農戶中開展高產競賽的建議。
“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如果農民對科技成果的采用不夠,就無法實現高產的突破。”韓鳳香告訴記者,從2008年起,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與中國農業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合作開展農戶玉米高產競賽。這一活動受到廣泛歡迎,農戶、農業科學家、農技推廣人員聚集起來,圍繞一個目標,實時開展交流溝通,介紹種植經驗,主動邀請農技人員到田間指導種植技術,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讓科技成果更快走向田間地頭。
“如果這一建議得到采納,將加快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推廣。”韓鳳香滿懷信心地說。
作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韓鳳香一直關心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只有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才能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她說。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韓鳳香提出“關于提高配套農機具補貼標準的建議”。“今年我將繼續關注農機相關問題,圍繞農機安全性提出建議。”韓鳳香說,在日常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機的確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便利,但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操作不當等問題,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和損失。
為此,韓鳳香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農機安全工作,加大對農機生產、銷售、使用、安全的監督管理力度,形成保護合力。要根據有關規定,對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的駕駛、操作人員,進行考試考核。農機生產廠家要切實提升農機設計標準,從根源上消除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