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振興,離不開人才!”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呂國悅說,“我們擁有充足的人才生力軍。東北地區共有高校260所,其中部屬高校10所,本科高校139所。這其中有9所高校位列全國百強高校之列。”
呂國悅表示,要建立健全多層次人才引育、激勵和評價機制,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渠道的人才特點,盤活人才資源“活水”。在育才方面,切實發揮好東北地區優質教育資源優勢,加大本地就業政策傾斜,留住應屆優秀畢業生。在引才方面,建立健全多層次人才引進機制,更好地分析研判所需人才類型、數量和質量,拓展引進人才類別,營造公平可及、公正公開的氛圍。要撇開“大鍋飯”“鐵飯碗”思維定式,建立健全適合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需求的人才使用、評價與激勵機制,“可上可下”“優勝劣汰”“德能兼備”。要建立人才與崗位匹配機制,綜合評估產業需求與崗位缺口,以及人才專業背景、能力素質、個人意愿等因素,將引進人才妥善配置到合適位置,讓人才優勢和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發揮。
“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態環境至關重要。”呂國悅認為,要進一步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及時追蹤解決人才引進各項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全鏈條保障。要優化年輕干部選任和職稱評聘體系,讓人才有充分施展才華、真正才盡其用的舞臺,更好地釋放創新力和競爭力。
“東北老工業基地曾經的輝煌離不開國家在人才輸送上的重要扶持,‘北上精神’影響深遠。”在呂國悅看來,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更需要國家從維護“五大安全”的戰略高度,對東北地區給予人才政策的傾斜與智力輸送。重點是推進開辟東北地區人才工作綠色通道,在人才選拔上打破常規、給予適當政策傾斜。“吸引大批高精尖技術人才來到東北、留在東北、扎根東北,重點引進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型人才和創新創業的領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