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銘 孫鑫)在通化鄉村,一座座果蔬大棚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聚寶盆”,冬種、冬管、冬收的新場景比比皆是。
來到通化市東昌區江東鄉左安村現代農業示范園,一座座溫室大棚整齊排列。棚內水蘿卜、西紅柿等各類蔬菜長勢喜人,“春意”盎然。
園區負責人高明科告訴記者:“現共有9棟大棚建成投入使用,農產品今年1月末大量上市,正好趕上春節市場,收入在40萬元左右。”
西紅柿大棚里采摘游人不斷。“這個‘水果西紅柿’口感好,吃起來有小時候的味道,家里人非常喜歡。”前來采摘的市民郭女士對“阿里郎”品種西紅柿贊不絕口。
園區生產部經理于殿湖介紹說:“反季節有機果蔬種植是這里的主打項目。大棚采用地面和立體兩種種植方式,能有效利用空間,增加產量,自動溫控一體化的設備,標準化的種植,不僅節省成本,還能保證品質。”
據了解,龍緣生態田園綜合體集觀光旅游、田園采摘于一體,主要種植櫻桃、西紅柿、黃瓜等果蔬作物。目前,已建設完成50棟高標準溫室大棚、“開心農場”及園區部分基礎設施,年可接待游客10萬人次,營業收入達500萬元。
一棟溫室十畝田,一年四季都生錢。位于東昌區金廠鎮上龍頭村的智能溫室項目,已有4座智能溫室大棚建成并投入使用。棚外乍暖還寒,棚內卻溫暖如春,滿眼新綠,栽種好的西紅柿苗、芹菜苗茁壯生長,郁郁蔥蔥。
“我們建造的是寒地雙層智能溫室,主體結構采用雙層骨架結構設計,保溫效果更好。卷被、通風、清雪、補光、溫濕度調節等都是自動化操作,無需耗費大量人力管理。”項目負責人說。
產業興,農民富。一直以來,通化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經過多年摸索,種植技術不斷提升,農產品備受市場青睞,諸多“棚膜經濟”項目既托穩了百姓的“菜籃子”“果籃子”,又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奏出了鄉村振興的美好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