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打造“綠電”示范區,這是前郭金風產業園區,集裝備制造、配套電源、增量配電于一體,極具示范、引領性。
松原各縣區積極依托豐富的風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圖為乾安天順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
全面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推動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推進綠色轉型,這是吉林油田新能源項目。
追風逐日,新能源產業風光無限,這是松原正泰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
大型風電裝備企業紛紛入駐,這是明陽智能吉林長嶺風電裝備產業基地項目,目前已實現主機制造裝配、工程備件管理及運營服務等多業務能力全覆蓋。
加快建設“綠色、智能、低電價”示范園區,促進電力本地消納、建立電站用戶直購電模式,打造電價洼地。圖為吉林寧江經濟開發區。
推進漁光互補發電項目建設,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發電新模式,產生多重效益。圖為乾安漁光互補項目。
2023年,經過多年深耕發展的松原市新能源產業迎來突破,全市新增新能源裝機指標達到350萬千瓦,實現翻番式增長,并且以中車新能源、吉林油田風光發電等項目為核心,形成了松原歷史上第一個投資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為松原實現振興突破發展增添了新的生產力。
近年來,松原市積極搶抓吉林省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建設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打造“陸上風光三峽”等機遇,深挖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今年的全市工作經濟會議上,松原市提出全面落實省委要求,勇當“五個先鋒”的發展策略,其中,在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上,將進一步加快“五大體系”建設,全年開復工新能源項目80個以上,完成投資300億元;新能源建設規模達到300萬千瓦,新能源領域產值達100億元。
新的目標,新的舉措,2024年,松原的新能源產業也將在過去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迎來重大發展突破。
順勢而為 風光無限
作為資源型城市,除了豐富的地下石油資源,松原的陸上風光資源也十分豐富,是風力Ⅲ類資源區、太陽能Ⅱ類地區,風光可裝機總量達到3800萬千瓦,占全省的33%,開發空間巨大,新能源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早在多年前,就有風機裝備制造企業來松原發展,但由于各種原因,并沒有形成氣候。近年來,松原市積極搶抓國家各種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機遇,全力招引項目,全情支持企業發展,持續推進風光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建設,推動了新能源產業全鏈式快速發展,風光無限。
走進吉林寧江經濟開發區,兩大風電巨頭吉林中車風電裝備和正泰智能制造產業園大氣規整的廠房非常醒目。走進生產車間,智能機械化生產設備生產出的一個個風車組件和一張張光伏板,都在顯示著企業良好的生產和銷售狀況。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扶持和幫助。”兩家公司相關負責人在介紹企業落地、建設、生產過程時,都對省市區三級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了由衷感謝。
2022年12月25日,在“松原速度”和“中車速度”合力推動創下中車松原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200天從簽約到產品下線的紀錄后,松原市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也實現了全線通產,并創下了99天完成建設投資實現批量生產的紀錄。
政府和企業聯手,松原市的風光產業也迎來了發展新天地。
在全力推動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的同時,松原市緊緊圍繞既定的新能源產業發展目標,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集聚企業,通過“強、補、延、建”強健產業鏈條,抓住風、留住光。隨著天順、金風等一批新能源項目相繼落地,松原市的風光產業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22年,全市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1000萬千瓦,是過去15年裝機總量的4倍。2023年,全市新增新能源裝機指標350萬千瓦,實現翻番式增長。以中車、正泰以及吉林油田風光發電等項目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形成了松原歷史上第一個投資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
轉型升級 全新動能
產業轉型升級是實現振興突破的必由之路。松原因油而建,因油而興,也形成了一油獨大的產業格局,多年來,松原一直致力于改變這種狀況,構建多元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經過多年發展,目前,除石油化工、農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外,松原的裝備制造業、化肥產業、醫藥化工產業等也逐步發展成優勢產業。近兩年來,松原更是以新能源產業為重要引擎,積極構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具有松原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
在查干湖畔空曠的原野上,一片片光伏板組成的長方形矩陣將一臺臺抽油機圍在中間,光伏板吸收的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為抽油機提供著充足的動能。
這一項目是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廠試點光伏發電先導示范項目,是吉林油田公司加快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由傳統能源產業向清潔能源產業戰略轉型的一個縮影,也是松原市積極探索新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實踐。
緊緊圍繞打造西部國家級清潔能源生產基地目標,松原市進一步細化了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新能源產業發展工作思路和階段性目標、實施路徑以及支撐載體等,通過積極引入氫能開發、風機制造、燃料電池、儲能設備等關聯產業,做好延鏈、補鏈、強鏈工作,加快形成產業集聚。
2023年,在延續前兩年良好發展勢頭的基礎上,松原的新能源產業也實現了良性發展,一年一跨越,一年一提升。
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得到新提升。目前松原共有中車、正泰等7家規上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占全市規上企業的2.8%。特別是中能建年產50套堿性電解槽項目的開工建設,標志著該市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從無到有,實現零的突破。
氫能產業實現新突破。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項目和三一長嶺風光氫儲氨數字化示范項目落戶松原,標志著全市綠色氫基化工產業邁出堅實的一步。
儲能產業搶占新賽道。吉林省首個儲能電站——新型示范儲能項目在松原落地,已被省能源局作為吉林省新型示范儲能項目向國家能源局申報。
綠電園區建設打開新局面。目前,投資5.3億元的黎明氣體項目和投資14.7億元碳纖維項目已落戶松原市綠電園區,并且初步確定吉林化纖集團作為開發綠電園區配套3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的主體,已經按照負荷情況向省能源局申請新能源指標,全力推進綠電園區建設。
豐厚的資源、良好的機遇,全新的產業體系、明晰的規劃目標、著實的發展路徑,隨著松原市新能源產業發展實現質的飛躍,以新能源產業為龍頭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具有松原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其產生的新質生產力也必將推動松原在全面振興率先突破的道路上越走越穩。
勇當先鋒 振興突破
新能源產業良好的發展態勢,新質生產力的助力,也讓松原的轉型之路越走越寬廣。2024年,松原市將進一步落實省委要求,勇當先鋒,全力推動新能源產業接續發展,為松原全面振興率先突破提供全新動力。
2024年,松原市將持續推進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全年開復工新能源項目80個以上,完成投資300億元;新能源建設規模達到300萬千瓦,新能源領域產值達100億元。
進一步完善“五大體系”建設,即:完善資源管理體系,整合資源類型、可利用量、管理方式等工作內容,謀劃建設全市新能源智慧數據中心。完善“1+N”能源發展規劃體系,加快編制完成新能源產業、裝備制造、氫能、儲能、智慧電網、化工園區發展等專項規劃。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系統梳理相關能源政策,制定和落實該市新能源產業支持配套政策。完善開發利用體系,逐步實現能源類項目全流程監管和服務。完善平臺工作體系,利用智庫、外腦,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新技術推廣應用、自主品牌+行業示范的立體式發展平臺體系,適時組織召開平臺(聯盟)成立大會。
實施“綠電+消納”四種模式。即:實施零碳產業園區試點配套建設增強配電網模式,放大綠電園區“電頭工尾”“電價洼地”磁吸效應,吸引一批氫基化工、循環產業和綠色低碳裝備制造類企業落戶松原。全力支持符合政策的風光發電項目、新型儲能以及分布式電源,就近以適當電壓等級接入增量配電網,就地在增量配電網區域內消納;實施自帶負荷(風火打捆)配套新能源消納模式,按照國省相關產業政策規定,積極組織負荷企業做好分析論證等工作;實施新能源直供模式,把握標準,重點推進“三區一體化”,推動氫能產業園區、長嶺天然氣化工園區配套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實施孤網運行模式,積極按照相關要求做好各項工作。
推動新能源產業項目建設。在發電端,推動吉林油田前郭縣昂格55萬千瓦風電等31個項目建設,完成投資81.3億元,打造全省綠電發送中心。在電網端,推動國網乾安500千伏變電站等18個項目建設,完成投資5.9億元,打造全省電力調峰中心。在負荷端,推動吉林化纖碳纖維生產等13個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5億元,打造全省綠電消納中心。在儲能端,推進中卉新型儲能示范等2個項目建設,完成投資6億元,打造全省綠電儲能中心。在裝備端,推進正泰6GW高效組件及智能制造產業園等5個項目建設,完成投資6.5億元,打造全省裝備制造中心。在轉化端,推進三一重能長嶺風光氫儲氨數字化示范等9個項目建設,完成投資41.4億元,打造全省氫能產業發展中心。
勇當先鋒,加速奔跑。接下來,松原市將持續推動新能源“源網荷儲+裝備制造”一體化、“綠電+綠氫+綠色化工”全鏈條式發展,推進中能建、吉林油田、中車、正泰、三一等重大項目建設,規劃建設風、光、儲、氫四大裝備制造基地,為建設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全面振興率先突破貢獻能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