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賴禹彤 記者李銘)以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新舉措,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通化市兩級法院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專項行動,創新完善司法舉措,深化高質量司法實踐,以審慎善意文明的司法理念,厚植營商環境“法治沃土”。
暢通綠色通道,助力司法聯動。開通涉企案件“立審執”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訴訟“快車道”。嚴格落實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在確保案件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企業訴訟成本和時間成本。成立涉企糾紛司法聯動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中轉站”,實現法律咨詢、案件辦理、信訪等問題的快速對接與處理,打破企業與法院之間的信息壁壘,涉企糾紛解決效率大幅提升。
優化司法政策,促進協調配合。出臺《關于以企業信用為擔保開展訴訟保全工作的意見》等7項規范性文件和暖企安商、紓困惠企司法政策,開展訂單式助企活動,為涉企糾紛解決提供制度保障,打造透明、公正的司法環境。在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推動與指導下,縣(市、區)基層法院持續健全完善與稅務、工商、金融、保險、工會等各部門協作機制,通過優化外部協調聯動機制,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服務社會綜治,注重成果轉化。在全市法院統一創建“司法釋明服務中心”,為經營主體提供訴前引導、訴中輔導、訴后疏導“三位一體”全流程司法釋明服務200余次。與通化市工商聯、市檢察院等部門建立溝通協作機制,確定兩家藥企和一家供熱企業作為民商事改革試點,印發《人參產業鏈法律風險防范指引》等規范性文件。制定《關于加強司法建議工作的規定》,全市法院發送司法建議115份,推動縣級行政機關出臺制度16項, 6類案件實現下降20%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