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朱亮 田林 記者孫鑫)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建設宜居宜業富美鄉村,輝南縣團林鎮把庭院經濟作為促農增收的重要抓手,引領村民在庭院內種植早婆婆丁、早西紅柿、早黃瓜、早豆角等蔬菜和新品種甜玉米,提早賣向市場,實現“半畝小菜園、營收幾千元”的增收目標。
來到團林鎮東勝村村民李文良家,院子里的大棚內,一群人正圍坐在一起嘮著家常,手里不停地忙著給婆婆丁去根,十分熱鬧。大家動作嫻熟,不一會兒面前的盆里就放滿了鮮嫩的婆婆丁。
“村里很多村民都利用院子里的水稻育苗棚,在育苗前種植山野菜婆婆丁,效益很好。所以每年這時候,大家就聚在一起采婆婆丁,人多力量大,采摘效率也高?!崩钗牧夹χf。
東勝村黨支部書記鄭喜寶告訴記者,“庭院經濟”因投資門檻低、收益回報快等諸多優勢,已成為不少農戶利用農閑時間來發展經濟的首選。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庭院經濟”上嘗到了甜頭,不僅盤活了閑置的院落空間、土地資源,也豐富了經濟發展業態,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實現了增收發展新路徑。
“你看,去年秋天把婆婆丁種子種上,今年3月中旬就開始采摘,采摘后立刻包裝上市,收入直接就進到了村民的口袋中。利用農閑時節讓大家有活干、有錢賺,還能提高育苗棚的溫度,產出的山野菜供不應求。”鄭喜寶說。
不斷釋放“庭院經濟”發展新活力,輝南縣團林鎮將發展庭院經濟與鄉村振興產業相結合,整合村民房前屋后閑置土地打造“小菜園”,打造“庭院經濟+產業發展”新模式,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加則加、宜商則商”的原則,因戶施策,讓庭院“方寸地”成為增收“幸福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