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合同簽訂的承包范圍明顯超出了實際面積,要作為自查整改重要內容加以落實。”前不久,集安市紀委監委專項督查組會同鄉鎮農經站在開展合同清查專項整治“回頭看”抽查工作中,針對該市花甸鎮新河村清查出的某承包戶實際承包面積超出合同面積10畝問題,及時督促推動該村落實清查要求重新簽訂了合同,并追加承包款1萬元,維護了村集體利益。
集安市紀委監委圍繞日常調研監督中發現的村集體合同發包年限較長、簽訂承包范圍不符合要求、到期未續約等情況造成村級資產流失等問題,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查專項整治,形成由鄉鎮、街道“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紀(工)委配合督促,經管人員業務支持,村組干部一線摸排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整理出農村集體經濟合同5351份,發現合同超期、簽訂不規范等問題513個,推動整改問題186個,挽回村集體資金20.62萬元。
同時,注重深化合同清查專項整治成果,及時開展村集體“三資”投資(入股)清查,調取全市各鄉鎮、街道村集體“三資”投資(入股)企業情況,梳理形成問題臺賬,清查村集體“三資”投資(入股)項目35個,發現問題7個,幫助村集體討回資金88萬余元,確保惠民惠農政策真正惠及基層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