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化市主動求變,不斷探索人才發展路徑,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上出實招、見真功,構建了以“1+7”系列人才政策為主體的全鏈條人才發展體系,吸引集聚更多優秀人才來通化干事創業,為推動通化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從全局出發謀劃思考和頂層設計,通化市不斷完善黨管人才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聚焦重大人才政策制定、重點人才工程實施、重要人才隊伍建設、優質人才生態打造,推行“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目標責任制考核,將“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升格為“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籌人社、科技、農業農村、編辦、財政、教育等成員單位,專題研究人才發展重大事項,制定出臺《關于激發人才活力 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的意見》,配套出臺《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等7個人才計劃,細化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制度等系列制度,建立協調順暢、整體聯動的人才工作運行機制。
在拓寬引才渠道方面,通化市聚焦產業急需引進培養高端人才。通化市以激發企業家、科學家、通化工匠“兩家一匠”人才隊伍活力為主要目標,啟動實施了高層次人才引進、杰出企業家培育、通化工匠培養和學子興企等人才計劃,評選確定了一批引進高層次人才和重大科技項目研發人才團隊,引進域外知名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高層次人才36名,共評選功勛企業家5名、杰出企業家20名、重大科研團隊42個、通化工匠37名、通化青年工匠16名,為全市重點“四上”企業招引高校畢業生1234人。
同時,在推進人才培育方面,通化市聚焦事業急需引進儲備大學生人才。創新實施“學子歸巢計劃”,每年拿出一定數量事業編制,分批次、有重點地面向省內高校、全國重點高校和其他高校廣泛招聘,放寬崗位條件、不設開考比例,采取免筆試直接面試方式累計招錄歸巢學子1292人,其中重點高校本科生、碩士生585人。同時,圍繞醫藥、食品、裝備制造和旅游等重點產業,結合企業需求和學子專業特長,擇優選派534人到企業掛職服務,服務期滿后雙向選擇,在化解實體經濟人才荒的同時,也儲備了一批熟悉企業、懂經濟、會管理的黨政后備人才。
此外,通化市還聚焦基層急需引進鄉土人才。實施“優秀農村人才返鄉創業支持計劃”,組織開展鄉土實用型專家評選。截至目前,共評選出鄉土實用型專家32名,每人給予5萬元獎勵資助資金支持。評選優秀農村返鄉創業人才105名,每人給予1萬元扶持資金,并享受50萬至100萬元貸款額度的創業貸款貼息支持。實施“支持退休黨員領導干部到村任職計劃”,面向全國公開選派43名退休黨員干部(退役軍人)到農村發揮余熱,助力鄉村振興。
傾心引才,暖心留才,通化市把優服務作為留住人才的保障,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生態環境。建立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優秀人才制度,成立全省首家人才服務局,設立高層次人才服務窗口、門戶網站和服務熱線,為人才及其配偶居留落戶、子女就學、醫療體檢等事項建立“綠色通道”,頒發“英才卡”,讓人才辦事“最多跑一次”,提供“保姆式”服務。近年來,共為27名高層次人才解決了子女就學問題,為域內25名優秀企業家提供了在省內重點醫院免費體檢和北京往返通化機票全額補貼的政策待遇。
作者:王士俊 吉林日報記者 萬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