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集安,行走阡陌春意濃。果農們抓住時節、因地施策,正忙得不亦樂乎。伴著春光,特色產業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
地溝村位于鴨綠江畔,近年來,在這片土地上,藍莓、白桃、芋頭和板栗等特色產業給農民們帶來嶄新的幸福生活。
劉賢宇是集安市榆林鎮地溝村有名的藍莓種植大戶,在他的3棟溫室大棚里,藍莓樹伸展著枝椏,一顆顆未成熟的藍莓果掛滿枝頭。放眼望去,在春日暖陽的照射下,猶如鑲嵌著點點綠“寶石”,整個大棚生機盎然。
“我種的‘北陸’、‘藍豐’等品種的藍莓,你看這棚里的藍莓已開始結果。咱們集安氣候好,棚外大地的藍莓預計月底也能開花。一年種植藍莓能收入二三十萬元,日子越過越好了。”劉賢宇對記者說,說話時他的臉上流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為了保證藍莓今年有個好收成,他正抓緊時間侍弄著他心愛的“寶貝”。
地溝村藍莓種植始于2011年。多年來,在政策扶持下,種植藍莓不僅帶動了果農增收,還帶動周邊村民就業1000多人。
在地溝村,大棚里的藍莓生長正旺,大棚外的白桃樹也含苞待放,零星盛開。
鞠強是地溝村有名的白桃種植戶,種植面積20多畝,每年產量達2000多公斤,收入十六七萬元。在果園里找到鞠強時,他正在仔細檢查著每棵樹的枝條。每到冬季,為了讓桃樹溫暖過冬,每年冬天他都會給桃樹蓋上一層厚厚的稻草當做棉被,讓果樹在冬日里“養精蓄銳”。
“每年剛入春開始剪枝,這樣可保證果的產量和口感質量。剪完枝、天氣暖了再開始揭稻草,估計4月中旬桃樹就能大面積開花了。”期待著新一年的豐收,鞠強望著果園,笑容里充滿希望。
據了解,地溝村每年種植藍莓2500畝、白桃12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