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一天,記者來到琿春市板石鎮新農村的蜜寒桃種植大棚,棚內粉紅色的桃花在茂密桃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
過去,新農村集體收入主要來自大棚反季蔬菜,但反季蔬菜大多被外地商販收購,收購價格較低,村集體收入并不穩定。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2021年,新農村黨支部書記昌忠亮在大連市考察時看中了蜜寒桃產業,他多次咨詢農業專家,研判引進蜜寒桃的可行性。在得到新農村地理位置和氣候適宜種植蜜寒桃的結論后,昌忠亮引進了500棵蜜寒桃樹,替代了反季蔬菜種植。目前,蜜寒桃種植規模達1100棵。其中大樹500棵,小樹600棵。
據昌忠亮介紹,蜜寒桃屬優良抗寒品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培育,具有產量高,連續結果能力強、口感好、耐貯運等優點。新農村蜜寒桃特色種植項目由村集體提供資金、技術,建設大棚,村民們可在大棚內務工獲得收入,項目利潤全部用于脫貧戶分紅。
(資料圖片)
目前,村里已有12名脫貧戶在蜜寒桃大棚工作,張傳滿就是其中的一員。“我每天早上7點來到大棚工作,為桃樹除草、施肥,下午3點下班。每月有2000元的工資,年底還有分紅,我非常滿意這份工作。”張傳滿對記者說。她的丈夫因病癱瘓在床,喪失了勞動能力,小女兒正在上高中,家里只有三畝多旱田,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多虧了村里為她提供了現在的工作,讓她在家門口就能增收。
“我們村的蜜寒桃在琿春是獨一家,品種稀有,去年產量達5000斤。現在來采摘的游客很多,銷售不成問題。”昌忠亮說起發展蜜寒桃產業,自信心滿滿。他還告訴記者,今年是蜜寒桃樹的盛果期,產量將大幅增長,產量可達1萬斤,預計7月25日進入成果采摘期。蜜寒桃成為了村里增收的“致富果”。
(圖為,新農村黨支部書記昌忠亮在大棚指導農民種植蜜寒桃樹。左一為昌忠亮。)
“隨著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興起,新農村將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理念,圍繞‘產業發展、優化結構、文旅融合、農民增收’的目標,不斷優化蜜寒桃品種結構。”談到新農村發展的未來,昌忠亮如是說。
因地制宜發展集采摘、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特色農業產業,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新農村農民依靠特色種植產業收獲了“甜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