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是我國制造業領域的一張亮麗名片,為了擦亮這張名片,成千上萬的研發人員與產業工人付出了無與倫比的勤勞與汗水,用堅持不懈的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斷讓這張名片變得愈加閃耀。
47歲的中車長客質量保證部檢測員王麗萍身為高鐵事業的一線從業者,她的故事頗為精彩,從一名車床操作工成長為一名高級工程師,20余年來,她用自己千錘百煉的技術捍衛著每一輛高鐵的“生命健康”。
“通俗點來說,我的工作就是給高鐵‘照X光’。”王麗萍向記者解釋到,“很多時候,高鐵零部件是有‘內傷’的,光靠人眼可看不出來,所以就需要利用磁粉、超聲波、X射線、滲透等檢測方式,在不破壞高鐵內部結構的前提下,保證無損檢測,確保高鐵核心零部件的安全與使用壽命。”
“剛參加工作那會,我是一名車床操作工,后來才進入到檢測員崗位。”憑借從事車床操作工時的嚴謹與認真,經由王麗萍加工的部件返工率連續三年保持為零,這也讓她獲得了進入無損檢測崗位的入場券。
初入無損檢測崗位時,身形瘦小的王麗萍就被十幾斤重的馬蹄型磁粉探傷儀來了個“下馬威”。“儀器剛拿到手時我從沒想象過它會這么重。因為有磁力的原因,稍不注意儀器就會被緊緊吸附到車身上,想要再拿下來十分困難。”王麗萍說。
但王麗萍沒有就此放棄,她首先從掌握操作技能與理論知識入手,并通過不斷地探傷練習,很快,十幾斤重的探傷儀在她手里就變得駕輕就熟。
“除了磁粉探傷,超聲波也是我們常用的技術之一。”王麗萍告訴記者,超聲波可以穿透檢測零件并形成回波反射,如遇到受損部位,則回波波形發生異常,就可以判斷零件受損。
王麗萍表示,波形的變化是多種多樣的,沒有規律可言,所以不僅要發現波形異常,還要準確找到受損位置。“這就要求我們事先構建好零件內部的三維結構,調試好設備參數與波形,最后通過精確計算確定零件具體的受損位置。”
2019年,王麗萍與自己的團隊承擔起了一項焊縫無損檢測的艱巨任務,“那年,我們試驗了多種檢測方法,獲得了大量焊縫淺表和內部組織結構的詳細探傷數據,為后續的技術開發和工藝設計打下了基礎。同時,團隊也在激光復合單面焊、雙面成形焊接技術上實現了新突破。”
近年來,王麗萍發表科技論文23篇、編撰專著2部、獲得專利8項、完成創新成果11項,完成了高鐵列車和出口列車的質量和技術攻關50余項,取得了上億元的經濟效益。
眼下,王麗萍作為一級操作師和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帶頭人,毫無保留的一身本領積極傳授給團隊里的年輕人,兩年來直接完成了396課時的培訓授課,工作室高級技師人數達到了11名。2020年,王麗萍與團隊成員共同在中國創新方法大賽中申報3項成果,其中一項晉級國家級大賽。
從業20余年來,王麗萍用超過100萬次的零差錯探傷檢測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奉上了一份滿分答卷,也將中國高鐵這張亮麗名片擦得更為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