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劉斌,他正在療區辦公室,緊鑼密鼓地安排、部署科室醫療業務相關工作,他的辦公桌面上擺了不少最新醫學文獻,這是他每天緊張工作之余的“精神食糧”。
行醫35載,從一名普通的臨床醫師到科室主任,成為我省心內科學科學術領頭雁、國內同行業的佼佼者,劉斌獨立完成各類心血管介入診療手術近2萬余臺,用嫻熟醫術與心臟“對話”。今年58歲的他,先后獲評中國醫師最高榮譽“中國醫師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這一系列榮譽的背后,是他心系患者、不斷精進的真實寫照。
時間回到1994年。當時,吉大二院新成立心血管內科不久,碩士畢業的劉斌成為這里的一名普通醫生。彼時,北上廣深的大醫院已開展心血管介入技術,而在我省,該項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
初出茅廬的劉斌,立志深耕心臟病介入診療領域,跟師學習、上手操作、進修深造、學術交流……功夫不負有心人,劉斌很快就成長為科室的中流砥柱,并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積累和科研能力提升,成為我省心臟病介入治療新技術的開拓者。
Micra無導線起搏器是目前國際上在起搏領域最先進的技術進展之一,劉斌帶領團隊完成東北地區首例Micra無導線起搏器置入后,又成功開展了新一代無導線起搏器Micra AV植入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這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均屬于最先進的技術之列。劉斌還率先在國內開展藥物球囊的臨床應用于研究,省內率先引入腔內影像學、冠脈旋磨技術、ECMO支持下CHIPS的介入治療技術等,填補了我省心血管介入領域多項空白,多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劉斌克服不利因素,開通并公布全省首個急性心梗綠色通道電話,建立一支全天候精兵強將的救治隊伍;創建吉林省區域胸痛中心聯盟,60家聯盟醫院每年接診胸痛患者8000余例,行介入治療3700余例,急診PCI 1000余例,基層醫院轉診行急診PCI者550余例,大大提高了基層胸痛患者救治成功率。
在劉斌看來,精湛的醫術可以治療身體的疾病,溫暖的語言可以治愈患者的心靈。他經常教導科室的醫生們,面對患者不僅要有愛心,更要有耐心,尤其一些專業醫學知識患者可能聽不懂,那么臨床醫生就要運用通俗的語言和患者解釋清楚,以消除他們的顧慮,這樣才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劉主任對待我們就像親人一樣。”“我們家人都很信任劉主任的醫術……”采訪中,患者及家屬的話語充滿了對劉斌的感激之情。
多年來,劉斌不僅堅守在救死扶傷一線,還奔波在“送健康下基層”的路上。一次次公益講座、一場場宣教義診……從城區到鄉鎮,從企業到社區,經常出現他的身影。在劉斌的組織下,科室每周開展一次患教會,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目前這項工作已持續開展了9個年頭,切實提升了群眾對心臟病的防范意識。
醫路漫漫,初心不改。一路走來,劉斌全心全意用行動踐行醫者仁心,無愧于身穿的“白衣戰袍”。作為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務委員,劉斌還多次應邀赴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地進行學術交流,赴馬來西亞進行手術指導,同時與美國、加拿大、德國、韓國、俄羅斯等多家國際知名大學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為我國心血管疾病的學術發展及冠心病介入診療的推廣作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