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溫室十畝田,一年四季來出錢。棚膜經濟連成片,家家戶戶把錢賺。”一句順口溜,把琿春市三家子滿族鄉東崗子村棚膜經濟為百姓鋪就致富路的現狀描述得生動且形象。
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近年來,東崗子村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堅持以農民為主體,增加農業附加值,找準產業發展“金鑰匙”,引領農民走上了一條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五月里的一天,東崗子村的溫室大棚內溫暖如春,到處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在紫蘇子大棚內,記者看到一顆顆紫蘇子長勢喜人。紫蘇子種植大戶關艷秋告訴記者,她搞紫蘇子種植已有10多年,帶動10戶農民致富。
在草莓大棚里,飽滿通紅的草莓掛滿枝頭,陣陣香味沁人心脾,很多游客正有說有笑地沿著畦溝采摘草莓。
東崗子村位于琿春城郊,為推動鄉村振興,近年來鄉里積極協調各部門扶持農戶發展棚膜經濟,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了多個優質企業在當地落戶。自從走上這條致富路,全村人均收入快速增長。
產業發展是助農增收的重要途徑。近幾年,東崗子村棚膜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呈現出良好勢頭。蔬菜基地負責人說:“我們基地共有174棟大棚,種植了草莓、豆角、白菜、茄子、紫蘇子等10余種蔬菜,吸納周邊勞動力300余人,帶動村民人均年增收2萬余元。”
溫室大棚里,村民趙訓美正在精心侍弄著菜苗。趙訓美的工作是為天順百旺公司管理1棟溫室大棚,憑著這份工作,她在“家門口”每年就有3萬余元的收入。
“為使棚膜經濟健康有序,我們在宣傳力度、銷售渠道、政策扶持上持續發力,積極引導種植戶栽種高產高效品種,增加收益。并積極培育典型戶、典型村,總結成功經驗,通過示范引導,不斷增加棚膜經濟發展信心。”村黨支部關利華對記者說。在大力發展棚膜經濟的同時,該村除了為超市提供新鮮、綠色的蔬菜,還借助鄉村電子商務平臺,通過“互聯網+”擴大大棚產品銷售范圍,積極通過微信、朋友圈加強宣傳,擴大大棚蔬菜、水果銷售,效果良好。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畢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