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期間,記者沿著G331國道吉林省段,走進臨江市葦沙河鎮白馬浪村。這里是臨江、集安、丹東旅游路線的必經之地,也是G331國道上的一處邊境村。
國道徑向前方穿村而過,呈現這樣一幅初夏美景:碧江奔流,青山環繞,壟畝排排,恬靜雅致。眼下,村路兩側的五味子樹剛剛吐出新綠,橫縱交錯,遍布田間,成為一道獨特景觀。
進入五月,草木蔥蘢,在白馬浪村的一塊五味子種植基地,10多名村民正在田間打窩、覆膜、施肥、插苗......他們吹響了勞作的號聲,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村黨支部書記劉長龍說:“昔日的白馬浪村是鴨綠江邊的小漁村,早年囿于交通閉塞、產業薄弱,村民經濟來源僅靠漁獲和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了帶領村民致富,村黨支部引領村民種植五味子等中草藥。如今,白馬浪村憑借特色產業五味子,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白山市農業產業示范基地。”
白馬浪村結合自然氣候等優勢,鼓勵農民大力發展種植業。截至目前,五味子種植面積已達1900余畝,年產鮮果350萬斤以上,銷售產值1600余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余元。據統計,近三年,白馬浪村五味子銷售額突破4000余萬元。
在臨江市、葦沙河鎮及多部門幫助下,白馬浪村乘勢而上,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之路,形成了以五味子等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模式,產業遍地開花,真正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奠定了堅實基礎。
去年,白馬浪村五味子烘干廠擴建完成并投入生產,村集體經濟收入一下子突破100萬元。集體經濟反哺,農民腰包鼓起來了,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村民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
如今,白馬浪村村子美了,游客來了,村民富了,村集體經濟“活”了,變成了葦沙河鎮里的“小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