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在G331國道上奔行,至臨江市葦沙河鎮的錯草村小駐。
兩山之間,清泉直下,緩緩流進山下幾方魚塘,連片魚塘與生態美景相映成趣。一群群色澤光亮、動作敏捷的冷水魚在池子里游來游去,充滿生機。
錯草村,距臨江市區38.5公里。冷水魚養殖是這里的標志性產業,這里有10多種珍貴的冷水魚品種,正逐步走向規模化、現代化。
工作人員沿著魚塘慢慢行走,拋撒飼料。臨江市金鯊冷水魚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唐永江熱情招呼到訪者,講訴他和冷水魚的故事。
近年來,隨著漁業轉方式調結構和轉型升級,為發揮地域優勢特色養殖,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啟動了冷水魚產業發展計劃,將冷水魚產業打造成吉林省獨具特色的發展名片,對全省漁業發展進行“三區”布局調整,明確將東部山區列為冷水魚養殖重點區域,并提出了“321”漁業規劃,為優化全省漁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合作社借勢而為,一方面借助科研力量,一方面借助惠民政策,進一步擴大規模。
于是,有了流水池塘標準化建設、養殖設施升級改造、智慧漁業建設和優良苗種引進繁育、名優土著品種開發……
幾年來,唐永江的魚塘里從原來僅有的幾個品種發展到擁有十幾個名貴品種,由原來幾萬尾魚,發展到幾十萬尾,他的合作社越來越有名氣,很多養殖戶常到這里尋找珍貴的魚苗。
好山出好水,好水出好魚。站在山間北望,石隙間的泉水源源不斷注入魚塘,也為這里的冷水魚養殖注入源源動力。
近年來,錯草村通過黨建引領,幫助合作社開展冷水魚養殖項目,帶動村民就業,助力鄉村振興,引領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依托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錯草村因地制宜發展冷水魚養殖特色產業,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群眾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