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正是人們踏青游玩的時候。集安市麻線鄉麻線村,位于G331國道旁,距離集安市車程不到10分鐘,屬于鎮中村,人多地少,村民多種植五味子、葡萄等。30歲剛出頭的麻線村村民溫曉龍外出打工,返鄉創業,在家鄉種植起了大棚藍莓。
溫室大棚延長了藍莓鮮果的供應期,打破了我省冬季、初春時節沒有鮮果供應的空窗期,有效避免了花期霜凍、采果期遇雨等不利因素。麻線村出產的藍莓果實大、口感香甜,一經上市,供不應求。
藍莓大棚位于采光度良好,交通便利G331公路邊,走進藍莓大棚,記者看到,成片的藍莓樹長勢蔥郁,一顆顆飽滿圓潤、色澤鮮亮的藍莓果子呈藍紫色,被一層薄薄的糖霜包裹著,在明媚陽光的映襯下更顯迷人可愛。
“每天我們能有200斤藍莓成熟上市,最近有點供不上賣了。” 溫曉龍說起了最近的銷路,他有點不好意思。藍莓對于每天到大棚里采摘的游客就已供不應求了,幾乎消化掉了200斤的產量,有客商上門收購他都婉拒了。因此,他已經擴大了一倍的種植規模,明年產量1萬斤左右。
藍莓是一種灌木漿果,果實表面附著一層果粉,對藍莓的種植和采摘要求很高,這就增加了人工成本。而發展種植采摘,不但可以節約人工成本,還直接提高藍莓的價格,一舉兩得。
隨著藍莓產業發展逐漸壯大,麻線村的農民也嘗到了甜頭,特色種植業不僅成為了麻線村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因地制宜發展高品質農業,從而推進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以“藍莓經濟”助推鄉村振興,更是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省能源局駐麻線村第一書記陳立新向記者介紹,麻線村由于是鎮中村,人多地少,曾經村集體經濟收入薄弱。從2021年開展駐村工作以來,通過到村走訪、座談了解,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迫在眉睫。
麻線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結合“雙碳”目標,充分挖掘自然資源稟賦,經過建設省能源局援建500千瓦光伏發電站,爭取到村企聯建幫扶資金250萬元。麻線村的光伏發電站于2023年7月31日開始并網發電,年發電量達55萬千瓦時,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純收入20萬元,收益期25年以上。
光伏發電站就在村里的小山坡上,光伏板下的土地,又成為了陳立新和村民們探索“光伏+”的新經濟增長點。中草藥種植、養殖項目,麻線村謀劃更多項目助力農民持續增收致富,增加就業崗位,吸引人氣,到這兒就業、旅游、居住。